第263章 沒有身份的任務(第2/2頁)
章節報錯
今年春,河北某些根據地就遭遇了乾旱和缺糧的困境。陳山河這邊甚至陝北那邊,大致上都解決了糧食問題,因為高產玉米的原因。
但是被敵人包圍的晉察冀根據地各部,就沒有這個待遇了。別說種子過不去,就算種子過去了,但是日軍進行了破壞性的掃蕩,地裡的莊稼根本就長不大。
所以很多根據地的軍民,今年春的時候都要靠吃樹葉來過日子。《樹葉訓令》就是出自這樣的背景下。
晉察冀軍區所在的駐地,軍民加起來共有幾千人,老百姓和駐軍都以採樹葉為食。
為不影響軍民關係,軍區司令部頒佈了一道特殊訓令:命令全區所有部隊,將村莊周圍15裡以內的樹葉,全部讓給老百姓,部隊到遠離村莊處採摘樹葉充飢。
後來軍區司令在回憶錄裡這樣寫道:“部隊所有伙食單位都不能在村莊附近採摘楊樹葉、榆樹葉,要把它留給群眾吃。全邊區部隊嚴格執行這個訓令,寧可餓著肚子,也不與民爭食。”訓令下發以後,軍區司令又專門召集負責給養供應的同志們開會。
會上,軍區司令聶帥說:“敵人連續‘掃蕩’,部隊的給養的確十分困難,西邊的糧食運不過來。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晉察冀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困難。這些天,老鄉們三五成群捋樹葉、剝樹皮,那些被飢餓折磨的孩子,骨瘦如柴的身子頂著一個大腦袋,背井離鄉,沿村討飯。可是,各村莊都鬧饑荒,讓他們到哪裡去討飯……”說到這,聶帥鼻子一酸,便說不下去了。
好一會,他才繼續說:“我們是人民子弟兵,在困難時期我們要想方設法減輕人民的負擔,部隊不僅不能採摘樹葉,還要利用戰鬥間隙,幫助人民搞好生產。軍區機關要自己動手,節衣縮食。”《樹葉訓令》以佈告的形式貼到了村莊周圍,老百姓深受感動,一些群眾甚至找到軍區和邊區政府,見到了軍區司令聶帥,懇請他收回訓令。
老鄉們拉著聶帥的手說:“聶司令,你也太難為戰士們了。鬼子打死咱八路軍戰士,用刺刀挑開肚子,腸子裡都是糠糠菜菜,挎包裡只有幾把棗兒呀……現在鬧饑荒,八路軍餓著肚子,連把樹葉都不能捋,怎麼能行呢?”聶帥回答說:“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這是八路軍的紀律。請鄉親們放心,我們正在想辦法解決部隊的糧食問題。”後來,《樹葉訓令》不僅沒有被收回,還被傳達到了晉察冀軍區的其他部隊貫徹落實。
由此可見。不只是河南遭遇了旱災,就連河北山西等地也遭遇了旱災,整個華北地區,在1941年1942年這兩年時間,都很難熬。
但是最難熬的,還是河南等地,他們已經遭災了好幾年了,已經餓死了不少人了。
對於這一點陳山河很瞭解。在歷史上,1942年大旱災,在那個地方餓死了最少三四百萬人。
最少。所以今天旅長突然找來說起這個事兒,他大概明白,是幾個意思了。
“旅長,你是想讓我去把那邊的災民給遷過來?”旅長搖了搖頭:“今年咱們大部分根據地,只要沒有遭遇小鬼子的破壞性掃蕩,都能保證自給自足,甚至糧食還有富餘。比如你們這裡,聽說每個月都有兩次肉食,地主老財都沒有你們奢侈!正是因為糧食還有富餘,古人說,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咱們既然還有富餘的糧食,那看著老百姓受災受苦受難,當然不能坐視不理。所以對於遷移難民的工作,我們已經很早就有人做了,從年頭的時候就有人開始著手。”這回陳山河算是真正明白了:“不順利?”絕對是不順利,如果順利執行的話,旅長不會找到自己,還親自到他的團部來交代這個任務,連電話都不打,連電報都不發。
旅長點頭。
“日軍和湯恩伯的部隊對峙在那,我們的工作很不好開展,最重要的是,不管是日本人還是湯恩伯,都不允許百姓,大量的遷移。因為,他們還需要這些百姓來耕種,他們還需要這些百姓來進行盤剝。現在在那裡,老百姓都在傳唱,河南有四害,水旱黃湯,湯就是湯恩伯的湯。甚至,我們的工作人員,還彙報說,當地的百姓甚至給日軍帶路,甚至還會伏擊落單的中央軍部隊士兵。可見已經恨到了極點!但就算如此,湯恩伯也不允許那些地方的災民流竄到別處去。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對災民進行遷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餓死在路邊,而且餓死的很多。我們的地下工作人員甚至看到他們互相割死者的肉去燉煮。根據所有的情報匯總來看,在那片地區,今年可能會餓死的人在300~500萬之間。很慘啊!”旅長都說到這份上了,陳山河還能有什麼話說呢?
“旅長,想要我做什麼?”旅長有點猶豫,其實就算總部都有點猶豫,這件事風險太大。
但最後還是說了出來:“其實這個事兒,這個任務,總部研究了好久,甚至陝北那邊也研究了好久,要不要讓你去做。因為你的安全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獨立二團根據地上面的這些工廠,只有你在的時候才會發揮最大的潛力。最大的生產力,更重要的是還有未來的發展方向,我想整個八路軍估計論工業發展的方向,沒有人比你在行。所以你的安全,是我們最關注的問題。可是此事又非你不可!總部考慮的是,用你去換這幾百萬人,用幾百萬災民的生死來換你,值不值得!如果你不去,那麼將有可能會餓死三五百萬人,如果你去了,就能救回這三五百萬人!陝北那邊研究過,覺得你應該去,總部這邊也研究過,覺得老百姓的生命,應該放在首位。但是,老總們叫我過來時,還是有點猶豫,到最後告訴我。我來到這以後,把任務告訴你,去不去,看你的意願!”這話說的,陳山河感覺自己肩膀上的擔子突然重了起來,像壓了一座山。
“旅長,你得先告訴我到底是什麼任務吧?”旅長這才恍然:“我沒說嗎?”趙剛在一旁回答:“旅長,這你可真沒說!你得先說了任務,讓團長看看,到底能不能辦成,再決定去不去!三五百萬人,生命很寶貴,但總得有完成的可能性,哪怕最起碼有三成左右的成功可能性,再說去還是不去吧!”旅長這才說到:“看來心有點亂了,是這樣,那個區域,是湯恩伯的地盤,所以他命令部隊,限制老百姓的遷徙!總部給你的任務,就是想辦法潛入湯恩伯的軍部做客,也就是控制住湯恩伯。讓他的部隊放開口子,讓我們的地下工作人員可以組織災民遷徙到我們的根據地上來。甚至我們可以運送糧食過去,先把災民給救濟了,在進行遷徙!”趙剛愣住了:“旅長,這有搞摩擦之嫌吧?這蔣校長要是問責,二戰區長官部要是給我們施加壓力,這咱們能不能扛得住啊?”他沒有第一時間關心陳山河的安危,而是找到理由,想替陳山河拒絕這個任務。
潛入湯恩伯的軍部做客,這個任務太有風險了。他不願意看見陳山河冒這樣的風險。
旅長笑了笑:“光是獨立二團都能分出去七八個團,而且是戰鬥力強勁的團。還有咱們也是鳥槍換炮了,二戰區長官部施加的壓力,咱們還是能扛一扛的。但是,國共雙方起衝突起摩擦,到最後得益的一定是小鬼子。這才是我們需要避免的衝突!所以這次行動,是陳山河的自己的私人行動,不是以八路軍獨立二團團長陳山河的身份。而是以一個江湖人士的身份,一個刺客,一個看不慣老百姓遭災的俠義之士,控制住湯恩伯,要求並不過分,只需要他開個口子就行,只需要他允許我們入場去救濟百姓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