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仙朝。

仙宮外,聚集了數以百計的安邑學宮的學子修士們。

他們一起相約上書,請求魏帝魏圉效仿有蘇仙朝,在大魏仙朝也進行一場大變革,“廢諸侯、建郡縣、新科舉”。

唯有如此,他們這些安邑學宮的學子,才有望在大魏的朝堂,獲得官銜和俸祿。

他們正在宮外,等待訊息。

“諸位學子,都回學宮去吧!

陛下說了,有蘇仙朝變法過於冒進,乃禍國殃民之法,必生大亂。

陛下不準!

再敢言變法者,斬——!”

一名老太監匆匆出了宮,來到宮門外,尖細的揚聲道。

此番話一出,頓時讓安邑學宮的學子們臉色大變,感到無比的憤怒。

“有蘇仙朝有韓非變法,‘廢諸侯、建郡縣、新科舉’,招攬天下賢才!

大秦仙朝有呂不韋變法,‘郡縣制、均田制、促商旅’,聚集靈谷財力兵力!.天下各大強國,都在變法圖強!

為何,唯獨我大魏沒有變法?”

“哼!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大魏既然不願留我等.我自投有蘇仙朝去!”

安邑學宮的眾學子們大怒,憤然拂袖而去。

他們本就是各個諸侯國的學子修士,在魏國安邑學宮求學。若是大魏強盛,招攬賢才,他們便留在魏國。

既然大魏仙朝不願意變法,他們自投其它大國。

有蘇仙朝。

太宰府。

太宰墨翟忙碌了小半月,終於準備好了有蘇仙朝的第一場大科考的流程。

考核的內容,是境界修為佔一半分,天下諸子百門的聖道經典佔另一半分。

修為境界,本身就代表了一名修士的實力。

而對諸子聖典的理解,則往往可以看出一名修士的想法,心思,態度。

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若是想法不一樣,縱然是修為境界高,也不可能錄取。

歷朝歷代以來,諸子百門留下的聖典不計其數,都可以拿來考學子!

“陛下!

臣建議,成立有蘇學政院,請稷下學宮荀夫子擔任院長,專門負責諸子大考出題,按照分數確定諸子百門,每一門的前三名。”

“由臣和諸位大臣們,一起主持三年一屆諸子科舉大考,錄取諸子百門分榜的前三甲!”

“最後,由陛下親自閱卷諸子三甲,定下總榜的狀元、榜眼、探花。

諸子總榜的三甲,直接進入朝廷,安排官職。

諸子分榜的三甲,安排到郡縣地方擔任縣尹,經過歷練再闕升!”

墨翟道。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