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賢遠遠地看到秦虎穿著一身黑色長袍,率領文武大臣而來,不由得在心中暗自稱讚,英姿勃發,羽扇綸巾,望之皆人主。

秦虎相貌英俊,身材頎長,氣質不凡,面板黝黑,挺拔站立,微笑著向高雅賢拱手:“久聞將軍大名,今日有幸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高雅賢對這位年輕戰神更加聞名已久,立即上前兩步,不卑不亢:“夏國使者高雅賢,參見燕王殿下。燕王風采,果然非同一般。”

“將軍過獎,秦虎愧不敢當,請進帥帳一敘。 無錯更新@”

高雅賢跟秦虎並肩進入帥帳,李靖蘇定方等將領全都在兩側就坐。秦虎請他坐在自己的右側。

“高將軍,不知道夏王這次派你來有什麼要緊的事情。”秦虎當然知道他是為了王世充來的,但他不說。

高雅賢仰慕秦虎的風采,說話態度恭敬:“燕王殿下,末將乃是夏王手下不成氣候的將領,這次前來只是奉命傳遞夏王的意思。”

“請講。”

高雅賢說道:“夏王聽說燕王最近吞併了許多土地,實力遠超各路諸侯,現在又興兵征討王世充,雙方金戈鐵馬,拼命廝殺,互有勝負,導致生靈塗炭,百姓受苦,燕王遠離大本營,損失不小,啊,早先夏王與燕王曾經訂立盟約,約為兄弟之國。”

“正因有此,夏王不忍心看到如此局面,所以盼望燕王能夠知難而退,撤回關中。各路諸侯各守本分,互不侵犯。讓老百姓得到休息。”

“哈哈,多謝夏王了。”秦虎哈哈大笑:“不過夏王的情報恐怕有誤,第一王世充並沒有和我互有勝負,戰事只是一面倒,我勝他敗。第二我也沒有承受多大的損失,相反兵馬越發雄壯了。所以還請夏王不要為我這個兄弟擔心了。”

“哎。”高雅賢呵呵一笑:“燕王殿下此言差矣,夏王知道鄭王是燕王的岳父,他實在不想看到你們兩家兵戎相見,以後親戚都沒得做了。所以夏王已經調集重兵,準備過黃河來調停你們的紛爭。”

“都是親人,沒準夏王調停調停也就好了。”

“哈哈哈哈。”李靖大笑:“高將軍說的委婉,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告訴我們,夏王竇建德已經集結了重兵,要來攻打我們,拯救王世充,讓我們知難而退對吧?”

“非也非也。”高雅賢不好意思的說:“這位將軍不知道如何稱呼?”

“李靖。”

“原來是燕王帳下第一名將李靖李大將軍,真是失敬失敬。”高雅賢連連拱手:“將軍啊,你不要誤會,夏王實在沒有那個意思,我們夏王一直都想和燕王做朋友,他真的是不想看到燕王和鄭王同室操戈。”

“夏王還說,如果燕王願意退回關中,他願意和王世充一起擁立燕王為皇帝,以後遵從燕王的號令,老老實實做個藩王呢。這樣的說法,怎麼會是威脅呢。”

李靖說道:“我們自己打王世充,跟你們夏王有什麼關係,用得著他來管閒事兒。他如果真的想擁護我們燕王做皇帝,又怎麼會做這種以下犯上的舉動。高將軍指揮作戰是一把好手,說話怎麼語無倫次。”

高雅賢尷尬了一下:“其實打打殺殺的對誰都不好,夏王只是想看到大家和平共處而已,那樣的話,老百姓也能過幾天安穩的日子。這可是一片仁義之心啊。”

“你不要再標榜了,我看是個偽君子吧。”李靖怒道:“要說國泰民安,那必須天下統一才行。若是諸侯並立,今天不開戰,明天也會打。與其留下後患,日後上百年天天打,不如一勞永逸,趁著現在把所有的諸侯都解決掉。”

高雅賢愣了一下:“也包括夏王嗎?”

李靖狂笑:“也不盡然,若是夏王識時務,懂進退,明白實力懸殊,逆天者死的道理,就該立即單人匹馬前來洛陽向燕王投降,那樣還能做個王公大臣。如若不然,那可就真的。

不好說了。”

高雅賢冷笑起來。

“好啊,李將軍終於說出實話了,看來燕王真有吞併天下之心啊。這也就怪不得我們夏王大起三軍了。”

“說實話吧,燕王殿下,你吞併巴蜀,山東,滅了李軌,梁師都,薛仁果,朱桀,又把手伸進淮南,得到了淮南一大半的土地,居然還不滿足,圖謀河南之地。那麼你得到河南之後,又將去往何處?”

“是不是要鯨吞河北,那我們夏王又去往何方呢?”

“夏王感受到唇亡齒寒,不得不出兵一戰啊。”

秦虎接過話頭說:“此言差矣,請你回覆夏王,我滅薛舉父子,是因為他們挑釁在先,一再的穿越隴山,攻入關中,搞得我沒有立足之地,我不得已而為之。&n ”

“滅掉李軌,是因為他進攻隴右,殺戮我的百姓,搶劫我國糧草,我也是自保行為。”

“至於說梁師都,不好意思,他跟突闕人一起對付我,搞的我疲於奔命,我不滅他,他就滅我,還是自衛行為。”

“朱桀,妖魔也,人人得而誅之,我是替天行道。”

“說到山東巴蜀淮南,本來就是大虞朝的土地,也是無主之地,我為了百姓能夠不再餓死凍死,才派人去管理一下,實在是迫於無奈。怎麼你們不管,還不許我來管管嗎?”

“剛剛李大將軍之言,只是戲言,我實在沒有統一天下的野心,只是誰惹我我就揍誰而已。”

“那麼李密,宇文化及,王世充,又作何解釋?”

“那是他們三個人自己混戰的結果,而且宇文化及和王世充必須死。因為他們全都犯了弒君之罪,天理難容。”秦虎忽然冷著臉說:“我有些不太理解夏王了,他的名宣告明還可以,為什麼要跟王世充這種弒君篡位的逆賊混在一起呢?”

“他就不怕史筆如刀遺臭萬年,就不怕天下百姓都拋棄他?”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