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四面擴張(第1/2頁)
章節報錯
選擇馮慈明(前面寫的戴胄,錯了,改成馮慈明)做劍南道安撫大使,秦虎也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
首先,蜀中的大門是很難被開啟的,一個號稱從古至今從未被人從正面攻破過的劍門關,就是最大的難題。
而且俗話說的好,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即便你攻克了劍門關,想要拿下整個蜀中,依然千難萬難,光是糧草轉運,就會成為任何一股勢力的噩夢。
就那種路況,估計糧食運到了,也差不多被運糧計程車兵吃完了。
所以古人也說,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蜀中不但遍佈豪強大族,還有很多不服王化的蠻夷土著,各自傭兵,建築塢堡,而且野蠻善戰,實在不容易對付。
幸好,大虞朝這場內亂,並未太多的波及到蜀中,這裡到現在為止居然沒有出現一股強大的勢力,更加沒有人稱王稱帝。
大部分都是大虞朝的舊部,從郡守到縣令,各自為政,等待明主出現。或者等待大虞朝中興。
馮慈明是大虞朝的名臣,也是赫赫有名的忠臣,讓他進入蜀中做劍南道安撫大使,是最合適不過了。
而他從西城郡出發,穿過漢中,但是漢中非常殘破,十室九空,甚至連一粒糧食都找不到,走了好幾天都沒見到一個人。更加不會有任何的統治力量。
原因非常簡單,因為迦樓羅王朱桀曾經流竄到這個地方,殺光了千里之內所有的百姓,徹底的屠城。屠城之後,打算進入關中,被費青奴擊敗,又流竄到淮南去了。
馮慈明一路挖樹皮草根充飢,費盡千辛萬苦才能進入劍門關,以燕軍使者的身份請求覲見當時的劍門關守將大虞朝鷹揚校尉冉宗昌。
也就是說,劍門關現在的實際掌控者就是這個冉宗昌。
冉宗昌默默無聞,大虞朝崩潰的時候,他就以鷹揚校尉的身份把守劍門關,手下有六千左右的將士,大虞朝解體之後,他沒有向任何勢力投降,仍然以大虞朝武將的身份把守這裡,也沒有擴張。
這個人雖然不起眼,但馮慈明認識他,也知道他的來歷,他的祖上非常顯赫,而且身受天下漢人的尊重。
他就是五胡亂華時期,曾經下達殺胡令,拯救漢人的冉魏大帝冉閔。因此以前在洛陽的時候,馮慈明見到了冉宗昌,就對他另眼相看。
進入巴蜀之前,馮慈明就在漢中郡給秦虎寫了一封奏疏,聲稱目前漢中幾乎就是一塊空地,但眼看春季到來,如果燕王能夠派兵進駐這裡,招回流落四方的漢中百姓,或者遷徙關中災民,分配土地,讓他們自行耕種,那就可以救人無數。
而且順勢將漢中千里土地收入囊中。
秦虎給他飛鴿傳書,已經下令費青奴部進入漢中屯墾,並且派問體仁擔任漢中太守,安撫百姓,賑濟災民,召集流民,前往開墾土地。並告知,目前燕軍已經抵達虎牢關,但並不打算很快與王世充決戰。
因為竇建德已經有了直接參戰的舉動,他希望四路安撫大使,給他帶來好訊息,令竇建德投鼠忌器,置身事外。
費青奴的速度很快,因為上次於寶興等人在關中策劃叛亂,佔據永豐倉,他作戰不利丟了面子,受了處分,心中一直很不安。
這一次,秦虎讓他出潼關佔據整個漢中,他絕對不想再出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