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捕快們只稍微猶豫了一下,便紛紛追隨張玄素衝了出去,騎馬的騎馬,步行的步行,向燕王府方向衝去。

中途發生了好幾場激戰,正像是秦安推測的那樣,裴爽那些人只不過是烏合之眾,一旦遇到激烈的抵抗立即四散奔逃。

等他們到了燕王府門前的時候,魏徵也帶人到了這裡。

於定河虞熙宇文欣負責攻打燕王府,本來他們以為用不了多大的力氣就能控制住秦虎的家眷,可他們沒想到,這裡居然戒備森嚴,而且有五百多名鐵甲軍駐守,打了一天一夜,竟然沒辦法衝進去。

雖說他們率領的只是各家的家奴,但因為他們都是將門出身,這些所謂的家奴很多都是上過戰場計程車兵,而且有少部分人還穿戴了鎧甲,家奴們又看中了燕王府裡堆積如山的金銀,所以打起來也很不要命。

但那府邸之內士兵同樣奮不顧身,拼死抵抗,導致他們兩千人打了一天一夜,損失了倒有五百左右。

等到魏徵他們的援兵一到,這些人頓時感到害怕起來,要不是於定河等人誓死不退,差點一鬨而散。

魏徵一看,這些人的戰鬥意志還挺強,隨即下令內外夾擊向他們發動總攻,於定河等人一看情況不好,騎著馬跑了,其他的人全都被殺。

這個時候,城門官來報告說武功縣令常達率領五百騎兵前來平叛,魏徵下令把他們放進來,讓他們軍械庫匯合。

等到李靖的大軍趕回長安城的時候,平叛基本已經完成了,所以他也沒有進城,直接帥軍前往永豐倉。

費青奴這邊的確陷入了苦戰,因為他手下有四名將領造反,總兵力達到了一萬五千人,剛一打起來,一半倉城就陷落了,這幾天一直都在打巷戰。照著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城池陷落是早晚的事兒。

事情鬧到這一步,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因為當時佔領永豐倉的時候,就是秦虎耍的詭計。而鎮守這裡計程車兵,絕大部分都是李閥留下來的。還有一部分則跟於定河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打起來之後,一多半叛變了,剩下的一少部分也不能盡忠職守,所以他節節敗退,現在已經被逼到角落裡了。

還好糧倉的大火被撲滅之後,這些人考慮到自己也要吃飯,所以沒有再次放火,不然就算奪回了倉城也沒什麼用了。

潼關方面也派出了援兵,可是根本沒用,倉城的城牆已經被叛軍佔領,根本不放他們進來,攻城也攻不下來。

領導這次叛亂的人叫於寶興,是於定河的叔叔輩,以前是大虞朝的將領,但李閥來了之後立即就投降了。他們家以前就和李閥有姻親關係,所以對於秦虎佔據長安心懷不滿,一心想要迎接李閥迴歸。

叛亂髮生前夕,他已經派人前往太原通知李遠,請他派兵配合,但龍門現在控制在劉武周的手裡,李遠想要進攻永豐倉只能走蒲坂,所以耽誤了時間。

不過於寶興鑑定的認為,只要他能夠全面佔領永豐倉,李遠早晚都會到來,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費將軍,不如我們投降吧,堅持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費青奴手下的將領,紛紛勸他趕緊做出決定。

可費青奴從遼東開始就和秦虎並肩作戰,忠誠度非常高,當下嚴詞拒絕:“你們怕什麼,李靖的大軍已經在路上了,只要我們再堅持兩三天,數十萬援軍就能抵達,於寶興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將領們見他態度堅決,也不敢再勸,但心裡卻都不以為然,軍心已經潰散,投降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