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述的大軍實際上是第三天才開拔的,因為前面的軍團行動遲緩,所以原定的日期必須推遲。

造成行動遲緩的原因,也可以說是非常奇葩的。

不得不說,大虞朝的國力,那是相當的強橫,臨行之前的兩天之內,所有營寨計程車兵一直都在排隊領東西。

沒有鎧甲的每人發一套,橫刀配備兩把,長槍配備兩把,彈弓三把,炊具每十人兩口大鐵鍋,還有帳篷用具。

此外最主要的就是糧食,因為千里轉運糧食,最後剩下的最多也就是十分之二,其餘都在路上給消耗掉了,所以楊壽突發奇想,他給每一位士兵都提前發了一百天的糧食。

讓他們自己扛著。

這些東西加起來足足有三百斤。

本來這些東西都應該讓民夫拿著,平均兩到三個民夫伺候一個士兵。

但民夫也要吃飯,而且跟士兵吃的一樣多,讓他們跟著那就是等同於多了兩百萬張吃飯的嘴。

皇帝楊壽怎麼看,怎麼不上算,所以他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就出了這麼一個餿主意,讓士兵自己負重前行。

不要以為騎兵可以讓戰馬馱著這些東西,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為戰馬在沒有上戰場之前,是不會負重任何東西的。

別說你騎在馬背上了,就連馬鞍子也不準套上去,盡一切力量減輕馬的負重,是為了愛惜馬力。

否則還沒上戰場就都給累死了,那是萬萬不行的。

歷史上不愛惜馬力的長途奔襲,往往取勝之後,上萬匹戰馬死亡十分之八九,這種損失實在是讓人肉疼啊。

秦虎差點沒哭了,別說是那些普通計程車兵,就算是他這種特種兵,以前也沒辦法完成這樣的長途行軍啊。

而且出發前,楊壽還下了一道聖旨說,士卒有敢在半路上遺棄糧食的,立即斬首。

俗話說生命總能找到出路,楊壽下了這樣的旨意,但士兵們為了活命,想了另外一個辦法,他們在出發之前,各自挖坑,把糧食袋裡面的一大半糧食,就地掩埋。

還是扔了。

扶余城距離大本營行軍距離一千兩百里,按照步兵每天急行軍60裡的速度,至少也要走20天。

但其實他們的行軍速度根本就沒有那麼快,因為他們負重太多,每天能夠走出去30裡就算是不錯了。

而且騎兵其實比步兵更慢。

如此一來,這一路行軍下來,等他們到達了扶余城的城下的時候,發現用掉了整整55天的時間。

那麼最讓人頭疼的事情出現了,因為臨行之前,士兵們已經拋棄了一大半的糧食,所以很多士兵沒到地方,就已經把糧食給吃光了。

這一路上人家遼東國也不是沒有準備,最起碼他們做到了堅壁清野,把所有的百姓都撤退到了大城市,所以搶都沒地方搶。

諸葛武侯能夠隴上割麥,那是夏天,而眼下是大冬天,蒼茫大地銀裝素裹,連一顆綠草都找不到,動物都很少出沒。

很多士兵因為缺糧活活餓死,也有些活活凍死,非戰鬥減員,異常嚴重。

路上到處都是死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