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大王,三思啊……

長安,唐王府邸。

此刻,除了鎮守雁門的龐德、徐晃,鎮守上黨的魏延,鎮守河西之地負責築城的高順、馬岱,鎮守合肥的張遼、紀靈、張勳,鎮守襄陽的甘寧、霍峻等大將以及用來防諸葛亮的徐庶,沒有召回以外,其餘眾文武盡皆趕回了長安。

此刻,整個唐王府大堂人才濟濟,文武滿堂。

端坐於堂上的呂布緩緩的說道:“唐國初立,對於以後的官職體系,各位有什麼看法,可暢所欲言。”

今日,呂布之所以將麾下的這些文武重臣皆召集於此,並不是為了顯擺什麼所謂的王威,而是要開始他謀劃已久的改革官職體制。

漢朝的體制,乃是沿襲秦朝留下來的官職體系加以修改,弄出來了三公九卿制,在這個時代看起來也還行,將就能用。

但對於擁有著後世記憶,熟知華夏五千年來各朝各代體系的呂布來說,顯然是看不上這等臃腫,容易出權臣,而皇帝又累的要死要活的體系。

所以,他早就等著這一天的到來了,為了這一天,他也做了充足的準備。

郭嘉與賈詡兩人早就知道呂布會有大動作,此時聽到呂布這句話,從他先前所做的那些鋪墊來看,接下來所要發生的事情,必然不是他們能夠改變的。

於是,呂布麾下這兩位心腹重臣不約而同的在此時閉上了嘴,矗立於一旁閉目養神。

呂布這麼突兀的一句話讓在場的很多官員有些摸不著頭腦,見郭嘉與賈詡這兩位主公的心腹重臣都沒有說話,一時間皆默不作聲,靜靜的立於一旁,等待著呂布接下來的話。

呂布雙手合攏,搭在桌案之上,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緩緩的說道:“寡人觀遍史書,發現自夏朝以來,歷朝歷代的官職體系皆在變化,就連我大漢的三公九卿制,也是在秦朝制度的基礎上加以改良、演變而來。”

“三公九卿制自高祖皇帝以來,已經經歷了四百年之久,從如今天下大亂的情況來看,寡人認為時至今日,三公九卿制對於眼下的時代來說,已經弊大於利,依寡人來看,也是時候改改了。”

此言一出,滿堂譁然,雖然時至今日,三公九卿制已經如呂布所說,經歷了四百年之久,可能已經不太適用於眼下了,但改革官職,必然會牽扯到很多人的利益。

可能有那麼一部分人會因此一飛沖天,但也有可能大部分人會因此利益受損,因此,絕大多數人都感到有些無法接受。

“啟稟王上,三公九卿制自高祖皇帝以來,至今已經延續了四百年之久,早已深入人心,擅自更改,恐天下譁然,臣為王上計,萬望王上三思。”

百官之中,見郭嘉與賈詡這兩位呂布的心腹重臣都到了此刻,依舊一句話不說,這些人終於沉不住氣了,待呂布話音剛落,文臣一列,便有一人出列,來到大堂正中,衝著呂布一禮。

“啟稟王上,臣以為司徒大人說的對,擅自更改官職,必然使天下官員人心盡亂,此乃大亂的根源,還望王上三思。”

司徒趙溫話音剛落,其兄尚書令趙謙便出列衝著呂布拱手一禮,官職改革,損害最大的無異於他們這些位高權重,又並非呂布心腹的朝堂重臣,他們自然是極力的反對此事。

“祖制不可擅改,還望王上三思!”

“還望王上三思啊,如果王上執意要更改祖制,臣今日便撞死在這大殿之上,還望王上三思啊!”

“臣等也贊成司徒大人與尚書令之言,祖制不可擅改,還望王上三思!”

……

在司徒趙溫和尚書令趙謙的帶領下,只見十數名大臣紛紛一臉為呂布考慮,一臉忠肝義膽的神情,來到大堂正中,對著呂布俯身拜了下去。

此刻,呂布的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眯著眼睛望著跪在大殿之下的眾臣默不作聲,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位於文官一列的蒯越方準備出列與文官們一起跪求呂布收回成命,立於一旁的其兄便拉了拉他的袖袍,衝著他暗暗的搖了搖頭。

良久,見大殿之上跪於地上的大臣們的數量到達了二十個左右的時候,人數終於停了下里。

這其中,除了一些漢室老臣以外,其中也有不少當初剛入長安之際,因人手不足,賈詡從一些門閥世家之中徵召的一些文官,其中不乏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盡忠職守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