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開銷就更大了,所以,還是用這些蠻夷俘虜的好,用死了再抓。

雖然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之中,處理這些蠻夷的方法很多。

如滿清殖民蒙古,一方面用大量的奢飾品腐蝕蒙古上層的當權者,另一方面正如滿清對待漢人那樣,每隔一段時間便弄一次文字獄,來清洗漢人腦海中的那些反抗思想一樣,滿清是不是的便以各種理由大肆屠殺蒙古牧民,來限制蒙古人的兵力。

緊接著便是分封蒙古諸王,並且保證這些人世世代代為王,永享富貴,讓蒙古各部一直處於分裂狀態,分而治之。

不可否認,滿清的這一做法非常成功,終其一朝,都沒有再受到來自蒙古草原的入侵。

雖然此法不錯,但呂布更傾向於唐朝。

大唐這個朝代,可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最輝煌的時代。

軍事上,北滅突厥,稱霸草原,東滅高句麗,統一半島,西邊直接打到中東,與當時強盛一時的阿拉伯帝國爭奪中亞霸權,打的阿拉伯帝國不敢東顧。

打的四方蠻夷盡皆臣服,強漢時期是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但百姓生活也就那個樣。

而大唐在這個方面,不是別人來犯他,他才去誅別人,而是當政者沒事可以看著地圖瞎捉摸,看看用什麼樣的藉口能去犯別人。

至於百姓的生活,就更別提了,不僅物質水平在當時來說算的上很高。

精神方面,天生有一種優越感,在大唐百姓人的眼中,除了自己,看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人,都與看那些未開化猴子一樣,認為他們這些蠻夷還沒有進化到人的程度。

巔峰時期的大唐,北到已知世界的邊緣,南至南亞,西到中東,東至大海,不論是領土疆域的遼闊,文化程度,還是軍事實力,皆是當時整個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當時大唐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可謂是空前絕後,無數蠻夷之地皆效仿大唐,又有無數人做夢都想成為唐人。

而大唐呢?包容性也極強,來者不拒,無數少數民族之人聚集在大唐的旗幟之下,為大唐而戰。

除了最出名的唐末第一猛將李存孝為沙陀族以外,諸如大敗吐谷渾軍和薛延陀部,使唐北部邊境從此得以安定的執失思力。

同侯君集攻滅高昌,其後有參加唐朝對高句麗、薛延陀的戰爭,屢立軍功,並有清廉之名的阿史那社爾。

率領兵士組成敢死隊,深夜偷襲吐蕃兵營,殺死餘人,使唐軍化險為夷,兩次打敗東突厥軍的黑齒常之等名將數不勝數。

可以說唐朝是整個中華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修建長城的朝代,一直都是他想著怎麼打別人,哪裡需要什麼長城。

而李世民更是以漢人的身份,成了草原上第一位漢人大漢,被當時的遊牧民族稱之為‘天可汗’。

可以說,相對於滿清的分封諸王,呂布更加傾向於大唐這種集萬國精英為己用,對治下所有民族有著絕對控制權的這種方法。

呂布緩緩的走了幾步,道:“昔日,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才有了天下的一統,結束了自春秋以來數百年的分裂,戰亂,所以,本相認為,想要解決北方之患除了以上的幾點,還有就是要讓這些蠻夷學漢文,用漢字,更要識的我大漢的禮儀。”

“本相打算,從今往後,每一屆科舉選中的學子,到地方上任之前,先到草原去做幾年的官,教授蠻夷這些東西。”

“不管怎麼說,本相還是那句話,如果這些蠻夷中有反抗的,不識抬舉的,本相也不殺他,讓他去替本相築城修路去吧。”

郭嘉拱手道:“丞相英明,如果能照此實行下去的話,草原將會徹底化成我大漢的領土,我大漢千百年來,來自北方的威脅也將徹底消失。”

郭嘉此刻內心可謂是無比的慶幸和激動,這可是開疆拓土,名留青史的事情,他無比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

還好他當初沒有一時鬧熱便聽了荀彧的推薦,直接去投奔曹操,才能遇到如此雄才偉略的明主。

在各路諸侯都在盯著自己老祖宗留下的這點家當,拼死拼活打的頭破血流的時候,自己的主公早已經把目光放到了別人家,而且連怎麼搶,該用什麼辦法搶都已經想好了。

追隨這麼一位雄才偉略的主公,將來自己也必將名留青史。

即便是郭嘉這種無浴無求,生姓淡薄之人,都不禁為之心動。

賈詡道:“不知主公打算何時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