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一次他可以說是掏空了家底想要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消滅賈璉。

這八十萬大軍之中,單單是旗丁就有二十五萬,可以說是掏空了整個韃子的家底。

要知道,整個八旗的男丁不到四十萬塔山堡,白河鎮,平原縣三次大戰折損在賈璉手中旗丁就有六萬,雖然花兩千萬兩白銀贖回來了三萬,但失去了大拇指,他們連兵器都握不住,可以說是廢人了。

此外,兩黃旗還有四萬多人被困在保定南邊,再去掉零零星星的戰鬥中,折損在賈璉手上的兵馬,多爾袞手裡的旗丁比二十五萬也多不了多少。

很多人都以為韃子具備強大的戰鬥力是源於八旗制度,覺得八旗制度是很先進的制度,其實不然。

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創立的,每一旗管轄五個甲喇,每個甲喇五個牛錄,每個牛錄三百人,總兵力不過六萬。

當然,這只是創立之初,努爾哈赤還未統一整個女真部的時候。

隨著後續努爾哈赤兼併整個女真各部,各旗的牛錄數量也不短增加,各牛錄的人丁也在增長。

比如現在多爾袞手裡的正白旗,就有足足五十多個牛錄,每個牛錄四百多人,正白旗就有近兩萬五千人,是八旗之中實力最強的。

嚴格來說,正白旗不是有兩萬五千人,而是兩萬五千戶。

牛錄不單單是軍事單位,而且是政治和經濟單位,一個牛錄四百多戶,每戶出一個男丁,即旗丁。

其餘的適齡男子被稱為餘丁,若是正丁戰死或者老得不能動了,便會讓餘丁接替位置。

這一次,多爾袞下了聖旨,八旗之中所有十二歲以上,七十歲一一下,能拿得起刀槍的男子,都要隨軍出征,也就是把所有的餘丁也一併帶上,才有了這麼大的規模。

算起來,這八旗制度,和大明的衛所制度沒啥本職區別。

大明的衛所也是一樣,一 個衛是五千六百戶,下轄五個千戶所,一千一百二十戶,每個千戶所管轄是個百戶所,下轄一百一十二戶。

也是一家出一個男丁,被稱之為正丁其餘的適齡男子稱之為餘地,也是一樣正丁戰死,餘丁頂上。

……

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完全就是借鑑的大明衛所制度。

只不過,大明的衛所制度經過兩百多年,早已腐朽不堪,屯田被搶佔,軍餉和戰功被侵吞,衛所兵們能有戰鬥力才怪了。

而韃子的八旗,則處於上升期,透過不斷的對外征戰,攻伐,獲得戰利品和戰功,而且賞罰制度還算公平,旗丁們才願意拼死奮戰。

而大明初期的衛所兵,也是能夠吊打蒙古兵的存在,其原因也是一樣的。

換句話說,這八旗兵就相當於明初的衛所兵。

韃子擊敗明軍,其本質就是明初的衛所兵,擊敗了明末的衛所兵,沒啥可奇怪的。

君不見,歷史上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時,八旗兵都成了軟腳蝦,被打的節節敗退,還是靠著投降明軍整編而來的綠營打敗了吳三桂。

短短二十年,八旗制度就和衛所制度一樣,腐朽的不成樣子。

多爾袞帶來的大軍,除了這二十五萬旗丁,還有漢軍八旗二十萬人,蒙古八旗十五萬人,關寧軍六萬人,外藩蒙古僕從軍,朝鮮僕從軍,以及北直隸歸順的明軍累積加起來超過八十萬人了。

如果在算上賈璉的二十萬天承軍,到時候聚集在保定城周圍的軍隊,將會達到上百萬上

這一次,便是跟韃清的決戰,一戰定勝負。

不過,賈璉卻沒有絲毫的擔憂,他有!足夠多的底牌,用以徹底殲滅韃子。

在等待多爾袞率領八十萬大軍抵達的時間裡,賈璉不斷的發出調令,指揮他從全國各地調集而來的精銳兵馬,圍殲處於包圍圈中的韃子兵馬。

這部分韃子差不多是十二萬,兩黃旗的旗丁約四萬,蒙古正黃旗兩萬多,其他的都是漢軍旗和當地歸順的明軍。

負責圍殲這部分韃子的明軍多達四十餘萬,包括黃得功等人的四鎮十二萬人,史可法的金陵京營三萬,甘州鎮,固原鎮寧回鎮,延綏鎮這四鎮邊軍十萬,陳永福和虎大威的六萬兵馬,以及三秦秦軍,川蜀石柱兵,湖廣鎮篁兵,粵西狼兵,滇南滇軍等地方兵馬。

雖然被包圍的兩黃旗不支援多爾袞,但現在的情況,多爾袞不得不先放下內部矛盾,一致對外。

賈璉的打算,就是在這保定,跟多爾袞硬剛,全殲韃子軍隊。

十一月六日,保定北邊煙塵滾滾,多爾袞的五萬先鋒大軍到了。

他們很識趣兒的在城外十里紮營,沒有跑到保定城下來挨炮。

此外,他們還在在五里外的地方設定了一些小營地,充作觀察哨。

根據探馬來報,多爾袞率領的主力,已經抵達四十里外的榮城,明日中午前便可抵達。

谷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