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多爾袞傻眼了!多爾袞吐血了!(第1/5頁)
章節報錯
第二十五章多爾袞傻眼了!多爾袞吐血了!
對於明朝的軍制,賈璉是很不滿意的。
而且改革軍制對於賈璉掌控軍隊也有很大的好處。
現在他是天下兵馬大元帥,還是四省總督,指揮部也暫時設定在魯東濟南,畢竟要防著韃子直撲江南,一直叫晉西鎮感覺怪怪的。
召集眾將,一番商討之後,賈璉採納了紅娘子的建議,正式將晉西鎮更名為天承軍。
現在的天承軍已有十九萬人,加上沿途跟來想要為親人報仇,以及想要搏一把軍功,前來投軍的青壯,調整完畢後,天承軍將會達到二十二萬人的規模。
為了能夠更好的指揮,賈璉對高層編制進行了改動。
這二十二萬人,被劃分為六個軍團,軍團下面設師,師的下面就是原本的營。
各軍團根據職能不同,兵力也在一萬五千到五萬不等,比如炮兵軍團,就只有一萬五千人。
而與此同時,甘州鎮,延綏鎮,寧回鎮三個邊鎮的兵馬,已經抵達晉西東北部的定襄,五臺,雁門關一線。
湖廣的鎮簞兵,川蜀白桿兵,也已經抵達豫州北部的彰德府一代。
其餘各支大軍,也都在陸續抵達。而改組之後天承軍,也都陸續部署到位。
尤其是兵器工廠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又加班加點仿造了一萬兩千支米尼槍,近二百門紅衣大炮,使得天承軍的戰力再度提升一個檔次。
就在賈璉做著最後的進攻準備時,京城內的多爾袞已是焦頭爛額。
因為阿巴泰和多鐸兩次大敗,以及孫平勇在太和殿那一番言論,引發的政治風暴在不斷髮酵。
塔山堡一戰,賈璉幹掉了皇太極,豪格,以及遏必隆,鰲拜,圖賴等一大票皇太極派系的大將。
此消彼長,多爾袞一系的實力壓過皇太極一系,又將阿巴泰派系拉過來,穩穩的碾壓其他各方勢力,登上皇位,而不是像原本歷史上那樣,各方實力相差不多,為了妥協,選擇6歲的福臨當皇帝。
算起來,多爾袞能當上韃清皇帝,賈璉算是幫了他一個大忙。
可這次阿巴泰入寇,六萬大軍全軍覆沒,多鐸南下追擊朱慈烺,十萬大軍逃回來五千多人,影響不是一般的大。
自後金立國以來,何時經歷過此等慘敗?
即使是渾河之戰,他們也不過付出萬人的傷亡,最後還達成目的,消滅了戚家軍和四千白桿兵,並且成功拿下瀋陽。
這兩戰下來,損失超過十五萬,即使去掉漢軍旗,蒙古兵,歸附的明軍,單單是旗丁的損失就有足足六萬人,整個韃清的旗丁才多少?
現在阿巴泰死了,多鐸被俘,向追究責任都沒辦法。
很自然的,他們就把矛頭指向了多爾袞,這一系列作戰行動的策劃者。
而這次損失的六萬旗丁,大半都是多爾袞派系的,實力被削弱不少。
他又因為護著孔有德,吳三桂等漢臣不願意用這些漢臣,把大清的勇士換回來,激起了濟爾哈朗,代善,嶽託,阿山等人的強烈不滿。
尤其是皇太極一系的人馬,雖然皇太極,豪格,以及鰲拜,圖賴,遏必隆等大將都死了。
但還有索尼,圖爾格,阿山,拜音圖河洛會,塔瞻等一票大臣還活著,兩黃旗的主力還在。
而皇太極還有其他的兒子,都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這些人看到多爾袞一系損失慘重,甚至開始謀劃,把多爾袞趕下皇位,由皇太極的兒子碩塞接任。
大貝勒代善一系也蠢蠢欲動,算代善已經六十多了,但他的長子嶽託,是下一代中的佼佼者,戰功赫赫,而且同樣很有野心。
就連大玉兒,現在也在和多爾袞做運動的時候吹枕邊風,想著多爾袞還沒兒子,要把她和皇太極的兒子福臨過繼給多爾袞,將來可以繼承皇位午。
自從孫平勇這個大明使者來了後,這些矛盾都被擺到了檯面上,朝堂之上,整天都是打口水戰,而且愈演愈烈。
而且朝堂上的爭端,很快蔓延到了下面,一些被俘旗丁的家屬,也聚集到皇宮前,請求朝廷贖回自己的家人。
人數越聚越多,短短几天時間,便有三四萬人聚集。
多爾袞雖然極力說服眾臣,暫時拋下這些矛盾,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可因為阿巴泰和多鐸的戰敗,他的威信大損,實力大減,說的話不怎麼好使了。
在這種內外交困,矛盾越發激烈的時候,多爾袞下令將孫平勇從天牢中提出來。
這幾天裡,孫平勇在牢裡沒吃什麼苦頭,精神狀態好得很。
望著頂著兩個黑眼圈的多爾袞,孫平勇笑著說道:“多爾袞,早就勸你不要把我關起來,你還不信。這次你是來殺我的,還是咱們繼續做買賣?”
看著他這一臉欠揍的表情,多爾袞極力忍耐,開門見山的說道:“五百萬兩白銀贖回三萬旗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