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在明末上演地雷戰!

此時,賈璉策馬來到城樓前,大聲喊道:“我乃平清伯賈璉,這些都是漢軍正藍旗的二韃子,阿巴泰和他帶著的韃子主力去哪了?”

望著渾身浴血,猶如殺神降臨一般,城頭的人群都本能的退後半步, 實在太過駭人了。

當得知賈璉的身份後,才放下了心中的恐懼,守衛臨清的參將上前”侯爺,阿巴泰昨日率領六萬主力抵達臨清,不過停留半個時辰後便離去了,留下兩萬兵馬攻城,便帶著主力南下,據說是要去攻打兗州!剛剛逃跑的數千韃子騎兵, 應該是去跟阿巴泰匯合去了!

“很好, 帶著你的人出來打掃戰場,本侯麾下有兩百多個傷兵,你負責派人照看這事兒辦好了分你五百個首級!”

“末將謝過侯爺!”聽到有五百個首級這個參將喜出望外。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他非但沒死在韃子手裡,還能分到這麼多首級,僅僅只需要打掃戰場,救治傷員而已。

臨走之前,賈璉指著城外的一萬多具屍體,朝著城頭大吼一聲:“你們都記住了,這便是當漢奸的下場!”

喊完之後,賈璉重新整頓兵馬,準備南下。

賈璉可沒時間在這耗著,那股蒙古騎兵逃跑到現在只有半個時辰,緊隨他們的步伐,必定能追上阿巴泰的主力。

“全軍出擊, 追擊韃子騎兵!”

一聲令下, 兩萬鐵騎猶如巨浪一般,奔湧向南。

當然, 他不指望靠著兩萬騎兵便解決掉阿巴泰的主力,晉西鎮的騎兵雖然強悍,但韃子騎兵也不是吃素的。

阿巴泰帶著六萬大軍前來,除開祖澤潤部,也還有四萬五千人,超過他目前手裡兵馬的兩倍。

必須要先纏住阿巴泰,然後等待後續兵馬抵達,一舉將其殲滅。

騎兵的最大的優勢就是機動性,地方明軍根本擋不住他們,而且韃子殺人不眨眼,根本不擔心補給的問題,若是放任他們繼續流竄,勢必耗費賈璉大量時間墳。

此時,山海關關城。

吳三桂正在宅邸之中,和一味極為重要的客人面談。

“舅舅,皇上他真的答應,封我父子二人為王?

“那當然,舅舅還能騙你不成,當今聖上可不是崇禎那個老摳門,即使是先皇,也不如當今聖上目光長遠”

與吳三桂對話的,正是他的舅舅祖大壽。

祖大壽本是大明錦州總兵,整個松錦大戰都是為了救援他而打的,當時賈璉雖然俘虜了皇太極,但多爾袞封鎖了訊息,祖大壽孤立無援,最終還是選擇了投降多爾袞。

而現在的祖大壽,則是帶著韃子新皇帝多爾袞的使命,前來勸降他這個外甥的。

其實早在祖大壽降清之後,就曾寫信勸降吳三桂,但當時吳三桂並沒有答應,因為覺得韃子給的條件不夠高,不值得投降韃子。

當初跟賈璉在正陽門前發生衝突時,他就曾說過,除非多爾袞出兩個親王的爵位,否則他不會降清。

而現在,多爾袞謀劃已久的大計,正進行到了關鍵時刻,為了計劃的順利實施,也就答應了吳三桂的兩個親王爵位的條件。

祖大壽從袖中拿出兩道聖旨,吳三桂忍著激動的心情開啟檢視,這兩份多爾袞發出的聖旨,上面寫著,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封其父親吳襄為定南王。

拿著兩份聖旨,吳三桂閉上了眼睛,祖大壽也沒有打擾他,等待他做出最後的決斷。

吳三桂突然睜開眼睛,堅定的說道:“舅舅,你回去告訴皇上,我吳三桂,領旨謝恩!

“好好好,我祖大壽的外甥,果然是人中俊傑!

祖大壽帶著答覆離開後,吳三桂也派出了親信,去京城聯絡他老爹吳襄。

崇禎皇帝怎麼都不會想到,他寄予厚望,打算扶持起來對付賈璉的吳三桂,居然秘密133降清了。

當祖大壽把吳三桂的答覆帶給多爾袞的時候,多爾袞興奮的差點跳起來,好好地嘉獎了一番祖大壽,他這事兒辦的漂亮。

次日一早,多爾袞率領二十萬大軍,從錦州出發,直奔山海關。

這一次,他要的不單單是入寇劫掠,而是入主中原,去大明而代之。

早在皇太極當政時期,他就不止一次提出過這個策略,但皇太極並沒有採納,而是覺得遼東才是龍興之地,即使打下了京城,也沒辦法統治整個大明

後來皇太極被賈璉俘虜了,豪格也被殺了,圖賴,遏必隆,鰲拜等皇太極一系的大將或被俘或被殺,雖然皇太極還有八個兒子,但最大的也只有十四五歲,根本沒辦法控制兩黃旗和正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