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開封城頭,高名衡正和一票開封官員,緊張的觀看著城外的情況。

昨晚朱仙鎮大敗之後,整個開封城都人心惶惶,生怕闖賊打進城來。

尤其是原本坐鎮開封的五省總督丁啟睿,昨夜也在戰場之上。

根據逃回開封城計程車兵彙報,有人說丁啟睿戰死了,有人說丁啟睿被俘虜了,有人說丁啟睿跟著左良玉一起逃跑,各種說法魚龍混雜,根本不知道真實情況如何。

丁啟睿現在生死不知,讓城內眾人沒了主心骨,現在也只能依靠高名衡這個豫南巡撫。

得知東邊出現了一支兵馬,打著明軍的旗號,眾人惶恐的心情總算是緩解了一些。

但當他們登上城頭,發現這支明軍只有一萬出頭,心情又低落了下去。

周王有些不解的問道“這支明軍怕是還不知道朱仙鎮大敗的訊息吧?不然這個時候,怎麼還敢來開封?”

“殿下說的是,這支兵馬應該剛剛抵達,還未得知昨晚的大敗,否則以區區一萬多兵馬,如何也不來與勢頭正盛的闖碰面!”

“哎,恐怕他們看到羅汝才的二十萬大軍,就會直接撤走吧!”

“依我看,短期內不會再有援軍了,昨晚一場大敗,三十萬大軍潰敗,那些還未趕到的救援兵馬,恐怕這個時候都都不敢來觸李闖的黴頭。”

眾人臉上一片愁雲慘淡,自從二月份襄城之戰結束後,李自成便率軍第三次圍攻開封。

好不容易等來了援軍,一夜之間,三十萬大軍敗的乾乾淨淨,連丁啟睿這個五省總督都不知去向。

就在眾人商議著如何加強城池防守,好等待朝廷再次調集大軍,前來救援開封之時,一個驚奇的聲音打斷了眾人的話語

“快看,那支明軍居然發動進攻了!”

眾人循聲望去,赫然發現,這支一萬多點的明軍非但沒有撤走,反而迎著二十萬的羅汝才大軍走來。

看他們的步伐是如此的齊整,表現的是如此淡定,

高名衡急忙喊道“快,快把本撫的千里鏡拿出來!”

一旁的侍從端來一個精緻的盒子,高名衡開啟,從明黃色絲綢上,拿起一支單筒望遠鏡。

望遠鏡誕生於1608年,由荷蘭人漢斯·利伯發明。

雖然這東西不是大明發明的,但現在卻已經得到了廣泛使用。

大明朝有一批開眼看世界的官員,比如李之藻,徐光啟,孫元化等,他們都對西方科學技術有較深的瞭解。

當接觸到望遠鏡之後,他們很快就想到了這望遠鏡在軍事上的廣泛運用,於是開始跟澳門的葡萄牙人採購一批望遠鏡。

裝備軍隊後,得到了將領們的一致好評,於是崇禎皇帝下令,讓工部負責研製望遠鏡。

經過多番嘗試,成功的製造出瞭望遠鏡,雖然效能上略微比進口的差一些,但用於觀察敵情非常方便,幾乎總兵級別的將領都有配備。

而高名衡手中這支做工精美的望遠鏡,則是崇禎皇帝下令,專門為統兵的文官們打造的。

可以看出,大明朝雖然在科學技術方面,稍稍落後於西方,但瞭解到先進科技後,便開始學習,研究,最終為己所用。

相比之下,韃清入關後,因為擔心漢人造反,非但焚燒各種科學技術著作,燒燬各類兵器書籍,禁止使用火器,還大興文字獄,捕殺有進步思想的仁人志士,禁錮人們的細想。

韃清統治下的炎黃大地,近三百年的時間裡,科學技術和人文思想非但沒有丁點進步,還有大量後退。

以至於被髮展了兩三百年的西方列強打上門,沒有絲毫招架之力,最後連小小的東洋鬼子,都能欺負到華夏百姓頭上。

此外,韃清三百年的禍害,讓新生的共和國,在立國之初就落後西方世界上百年。

經過七十年的勵精圖治,飛速發展,仍未能完成反超。

以至於一些人在看到共和國和西方的差距後,不去思考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反倒覺得是共和國自己的問題,一味跪舔西方國家。

於是,一大批膝蓋生根,跪著站不起來,還試圖拉著別人一起跪下,崇洋媚外的慕洋犬,便孕育而生了。

狗韃清誤我中華三百年,這話一點都沒錯。

就在開封城頭一眾文官武將驚奇的目光中,兩支兵馬的距離越來越近,很快就來到了不足一里的位置。

望著羅汝才的二十萬大軍,猶如潮水般壓過來,賈璉嘴角再度出現了一絲殘忍的微笑。

“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