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遼東大捷!全國沸騰!

其中一些將士,原本對賈璉接管三晉鎮有些牴觸,攝於局勢被迫服從,但拿到這些軍餉之後,不滿情緒一掃而空。

這時,劉大全提到了一個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將軍,咱們接下來該如何行動?”

“回京師,向朝廷報捷!”

“可這大戰還沒結束,祖總兵和洪督師還分別被圍困在錦州和松山堡呢,咱們這就回京嗎?”

“松錦大戰是怎麼打起來的?大戰的目標是什麼?如果沒了目標,繼續打下去還有和意義?”

一連串的範文,劉大全也明白說白了。

這場大戰是為了救援錦州的祖大壽,保住錦州城這個橋頭堡,可如果錦州城被攻破了,繼續打下去確實沒有任何意義。

“大人的意思是,祖大壽會投降韃子?”

賈璉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提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十一年前,也就是崇禎四年的大淩河之戰你還記得嗎?當時祖大壽幹了什麼?”

“詐降啊,當時大淩河城被圍,援軍又無法抵達,祖總兵向韃子詐降,然後成功脫身,回到了錦州城!”

賈璉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詐降用得著殺何可綱?”

“大人你的意思是,祖大壽當時是真心投靠韃子,現在也隨時可能會投靠韃子?”

賈璉站定接替的說道“不是很可能,是一定會投靠韃子,而且很可能就這幾天了。”

“大淩河之戰後,祖大壽雖然回到了錦州城,但他的部將和子侄們可都留在韃子那邊。別的不說,他的長子祖澤遠現在是漢軍正藍旗固山額真,堂弟祖大弼也官居總兵,部將張存仁是都察院承政。此外,還有祖澤潤,劉天祿,祖澤洪,祖可法,韓大勳等一大批子侄部將,在韃子那邊身居高位。”

“現在救援錦州的八大總兵悉數潰敗,督師洪承疇困守松山,祖大壽看到救援無望,韃子許以高官厚祿,不出十日,祖大壽必降!”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賈璉沒說,那就是吳三桂,大漢奸吳三桂可是祖大壽的親外甥。

甲申之變後,李自成招降吳三桂,封吳三桂為侯爵,其父吳襄也是侯爵,這是當時李自成派系最高的爵位。

吳三桂先是答應投降李自成,然後又悍然反叛,緊接著又答應歸順,再度反叛。

李自成忍無可忍,親征吳三桂,在山海關爆發大戰。

結果吳三桂投降了多爾袞,為韃清開啟了山海關的大門,李自成大敗,中原陸沉。

吳三桂最終選擇投降多爾袞,其實跟陳圓圓關係不大,一個連親爹死活都不管的人,還會在乎一個女人?

祖大壽這個舅舅,還有祖澤潤等一大批表兄弟們,在其中出力甚多,輪番遊說,可謂是功不可沒。

一旁的李泰有些遲疑道“可咱們抓了皇太極,殺了豪格,祖大壽知道後,應該不會投降吧。”

“你覺得多爾袞會讓祖大壽得知這個訊息嗎?”

劉大全倒是很快就明白過來“將軍說的沒錯,這皇太極若不是防著多爾袞,也不會只帶萬餘兵馬前來,咱們也不可能將其生擒!”

“更何況,你以為想要搶佔咱們功勞的就唐通一個?”

“這麼大的戰功面前,想動歪心思的人不在少數,咱們得先把功勞坐實,免得被別人搶去了!“

當然,對於賈璉來說,先把官職拿到手再說。

雖然現在劉大全,李泰等一眾將領都尊稱他為將軍,聽他號令,但畢竟不是正兒八經的將軍。

在兵部的文牒上,他依舊還是曹變蛟麾下的一個大頭兵。

這些戰功不變現,他總感覺不踏實。

只有成為大明朝廷冊封的將軍,他才能名正言順的統帥大軍,做其他事情也更加方便一些。

隨後,賈璉安排劉大全,先行出發,前往京城報捷。

……

從薊州到通州的官道上,一隊騎兵捲起陣陣煙塵。

劉大全帶著麾下三百騎兵,從通道一路往西,直奔京城而來。

他們這三百騎兵,每人都配備了四匹戰馬,塔山堡一戰俘獲的韃子戰馬足有七八千匹,現在他們就是這麼的闊綽。

這三百騎兵,一千多匹戰馬,在官道上揚起大片煙塵,宛如一場小型沙塵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