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林如海和江南甄家(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二百四十五章林如海和江南甄家
薛姨媽聞言忙笑道:“還要聽璉兒仔細說說、”
賈母等人也是看向了賈璉,只聽賈璉說道:“蟠弟的事情我給他兩個選擇,一個是去軍中,由我的照顧,三十歲當個五品的將軍還是沒問題的,若是立下功勞,四品也不是不可能,只是進了軍中,就要按照軍中的制度來訓練,就怕蟠弟受不了這個苦,另外去軍中也有打仗的可能,畢竟朝廷現在還算不上是四海昇平,所以隨時都有可能打仗。”
賈璉說完便看向了薛姨媽,薛姨在聽到進了軍中三十歲就能夠當個五品的將軍之後,一臉的激動,可是在後面聽到會受苦,甚至有可能會去打仗的時候,直接臉色便變了。
“璉兒,真的有可能會打仗?”薛姨媽擔憂的看向賈璉。
賈璉點了點頭:“不好說,運氣好,十年八年都不用打仗,運氣不好或許明天就有可能有敵人入侵的奏摺出現。”
聽到這話,薛姨媽一時間有些猶豫,想了想,便看向賈璉問道:“那第二條路呢?”
“這第二條路便是進五城兵馬司,和京營相比,五城兵馬司相對較安全一些,畢竟五城兵馬司只是負責京師巡捕盜賊,疏理街道溝渠及囚犯、火禁等事的衙門,不過缺點就是進了五城兵馬司想要升上去會很困難,可能幹個十年八年,都難以成為七品官。”
皇城,大明宮。
養心殿。
春日臨近,午時的天氣愈暖。
景隆帝坐在御案後,看了看林如海的氣色,笑了笑,道:“看來這幾天修養的還不錯,戶部那些破事,沒擾亂愛卿的心。”
林如海微微笑道:“戶部原被他們握在手裡,上上下下鐵桶一樣,臣自揚州而歸,藉著皇上的龍威,才勉強破開一條縫,將司務廳掌在了手上。只是,除了司務廳外,還有南、北檔房、督摧所、當月處、監印處,並掌鑄錢的錢法堂、寶泉局,掌庫藏的戶部三庫,掌倉儲及漕務的倉場衙門,以及宗室的俸餉處、現審處、飯銀處、捐納處、內倉,都在他們手中,更不用提十四清吏司了。他們聯合起來,架空臣,原也是輕而易舉之事。”
景隆帝面色凝重道:“愛卿,雖然時日尚短,不好急於一時,但愛卿還是要儘可能快的,將戶部儘早攏在手裡!最起碼,戶部三庫裡的銀庫,要早早收拾利落了。不然,好不容易將虧空收回來,那起子混帳轉過頭去就花出去,豈有這等道理?朕還聽說,宗室的俸餉處的員外郎幾次登門,跟你討餉了?”
林如海呵呵一笑,道:“皇上,何須為臣擔憂這些?彼輩不過還是官場上那一套笑裡藏刀,借刀殺人,隔山打牛的路數罷。皇上且寬心,您日理萬機,已十分不易,若是臣這點事再讓皇上費心,那臣這些年,也白歷練了。三庫那邊,一共九個主事,臣雖然只聯絡上三人,勸他們棄了暗,投了明。但是,只要能看顧住銀庫,不准他們妄動,其他的暫且不急。臣已持戶部大印傳過公文,動用國庫銀子,超八百兩之上者,無臣之令印,不準開庫。臣正等著他們私放戶部庫銀呢……至於俸餉處的人,也都讓臣打發回去了。臣奉天子命,總掌戶部部堂,豈有事事由臣來親自解決的道理?”
景隆帝聞言,忍不住高興笑道:“愛卿歷練多年,已領悟了舉重若輕的為官之道,實在了得!看來,不歷州縣,不入臺省的規矩,還是有道理的。好!戶部的事,朕就全權交給愛卿了,再不過問!”
頓了頓,又道:“愛卿,兩江總督孫克凡,一月內給朕上了三道密摺,彈劾江蘇巡撫吳醉,貪贓枉法,賣官鬻爵,結黨營私,毫無底線,將江南官場糟蹋的一塌糊塗!愛卿在江南多年,以為這吳醉,到底如何?”
林如海聞言,斂起面上的微笑,皺起眉頭道:“吳醉啊……回皇上,臣對此人還真不是很瞭解,但江南官場上,貪腐橫行,確有此事。不過,孫大人是久歷官場,見慣風雨之人。等閒昏官庸吏,還不至於讓他一月內連上三道密摺彈劾。由此可見,那吳醉必定是十分過分了。”
景隆帝臉色陰沉,道:“吳醉,還有那個江南提督王可化,求到了甄家頭上。甄應嘉那個蠢貨,居然還有臉上摺子替他們說話!不知死活的東西!”
林如海聞言,眉頭愈發緊皺,輕聲嘆道:“甄家……有些麻煩。”
吳醉、王可化,原就是景初舊臣。
哪個封疆大吏,不是天子的心腹之臣?
若說這兩個已經有些棘手,那甄家就更麻煩了。
甄家,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和太上皇的家生子一樣。
俗話說的好,打狗還要看主人。
甄家已故奉聖夫人對太上皇有十年撫育之功,太上皇幼時最艱難的時日,是甄家奉聖夫人,以無微不至的慈愛護佑了他。
念及這份恩情,太上皇六次南巡,四次住在甄家,當著隨駕王公百官的面,指著奉聖夫人言其為“吾家老人”。
奉聖夫人在時,每年生辰之日,宮裡並諸王府,不知多少禮送來。
甄家從父祖起,在江南坐鎮多年,以為天子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