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 西門慶的野望(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一百九十三西門慶的野望
童貫離開汴梁之後,那整個汴梁的軍隊瞬間就會成為西門慶的勢力範圍,想到這裡,蔡京不由的凝重了起來。
不光蔡京想到了這些,高俅和童貫也都想到了這些,童貫帶著震驚與高俅對望一眼,俱從對方眼中看到凝重。
此刻他們算是真正的看到了西門慶的政治智慧,這讓他們也都有些震驚。
可即便如此,童貫也不會拒絕西門慶的提議,畢竟如果他要是再不立點功勞,那等待他的很可能就是趙佶的放棄。
而若是趙佶不再重視他,那他最後的結局就只能是死了。
他們這些太監和文臣不一樣,士大夫在大宋可以說是最受優待的,任何一個士大夫,只要佔據道理,都敢去噴皇帝。
但是太監和武將就不行了,沒有一個太監和武將敢因為某件事去噴皇帝,因為你敢噴,那你就得死。
太監說白了就是皇帝的家奴,皇帝處置家奴是不需要大臣同意的。
武將雖然不是家奴,但是武將有兵權啊,你有兵權,還敢噴皇帝,是個人都會覺得你是想造反,皇帝就更不會容忍了。
而童貫,恰恰既是太監,又擁有兵權。
所以,童貫對於西門慶的話,只能沉默,因為他敢反駁,肯定會被西門慶所逼迫,讓他立下軍令狀保證汴京無事。
這樣的保證,除非傻了才去做。
就算做了,人家宋徽宗能放心嗎?最後為了穩妥,肯定會採納西門慶想法。
……
一連幾天,西門慶都在處理政務和生意之間渡過了、
西門慶的生意現在已經交給了從梁山帶來的人,軍師公孫勝和朱武負責,財務方面則是由蔣敬負責。
除了這三人之外,西門慶還讓戴宗挑人訓練速度,讓孟康開始教徒弟學習造船,還有湯隆負責教人學造武器。
轟天雷凌震振則是負責帶人開發火器。
還有樂和,時遷,段景住和白勝四人則是負責訓練情報人員。
西門慶打算弄出一個宋朝版的錦衣衛來。
具體的事情則是有公孫勝和朱武負責。
還有一些好漢則是被派到了大宋各地甚至提前去了燕雲十六州,打探情報,當山匪,或者是去開店做生意,總之,梁山的一百多個好漢加上幾萬的嘍囉,只有不到一半在京城,剩餘的則全都被散在了大宋和燕雲十六州等地。
每天,大宋各地的訊息都會傳到西門慶開的酒樓裡,而公孫勝和朱武則是負責將這些訊息挑選出來,看看有沒有有用的。
至於西門慶,則是摟錢。
實際上,這個協議對宋朝還是很有利的,遼國也覺得自己佔了便宜,所以也就退兵了。
當然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遼國覺得打不過了,畢竟遼國還沒怎麼打入到大宋內部領土的時候,真要進軍汴梁城,到時候還能不能再出的來,那就是個問題了。
也就是從澶淵之盟開始,求和派開始在朝堂舉足輕重了起來,而且求和派的官員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多。
直到現在,求和派在朝堂上已經成為了第一大勢力,太師蔡京,太尉高俅,中書舍人王黼,李邦彥等儲相等都是求和派的主力。
其實要說他們賣國也不至於,只不過他們覺得打仗費錢,還不如直接花錢買清淨,所以才會求和,而不是像秦檜那樣,都滅國了還要求和。
其實,要說宋朝真的愛求和,也是不對的,真正到了存亡關頭,就是蒙古人侵宋的時候,宋廷哪怕沒了皇帝也要另立新君抵抗至死,足以說明這一點了。
而事實上,以宋的經濟實力,每年交點保護費,韜光養晦,假以時日,收復北方領土也是有機會的,只不過北邊的敵人不斷湧現,一波比一波更強,最後終於無法抵擋。要說宋人文弱,西門慶個人覺得還是有些扯淡,一個自立朝時刻要和兩個主要敵對國作戰和對峙的國家,它能夠延續三百年,其軍隊不是作戰經驗豐富也起碼有一些軍事素養,真的文弱,如何能抵擋幾個蠻族歷時三百餘年的入侵呢。
只能說宋朝的皇帝慫,打得過議和,打不過也議和,反正打過了,那就少花錢,打不過就多花錢。
看看宋朝的皇帝,每一個都想打仗,每一個都想收復燕雲十六州,但是卻沒人敢真正的為了燕雲十六州去真刀真槍和遼國幹仗,其實還是害怕自己的江山會不保,擔心自己的地位會不如以前。
西門慶自然也知道這些,看到趙佶的臉色之後,西門慶還是說道:“蔡太師說的不錯,我大宋不缺那點錢,要是真能夠花錢換去和平,那也是值得的,但是諸位,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金國會願意嗎,拿下大宋,那整個大宋的富饒都是他們的,如果換成是你蔡太師,不知道你是願意直接打下大宋這樣一個繁花似錦的疆域,還是隻要一點錢財就滿足。”
“遼國之所以歷年來只要錢,那是因為遼國的實力不足以和我們大宋打滅國之戰,但是金國不一樣,現在的金國就可以滅了遼國,那吞下了遼國的金國將會更加的強大,這樣一個強盛的金國,陛下真的能夠睡安穩嗎?或者諸位誰能給個保證,金國一定不會攻打我大宋?”
西門慶先是看向趙佶,然後又看向了在場的諸位大臣。
趙佶一臉擔憂的說道:“那依著大郎你說咱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