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宋遼議和,不,還是談崩吧!

這天,西門慶正在家中想著怎麼才能讓趙佶命自己領兵去攻打燕雲十六州,便聽到有人來報, 張叔夜來訪。

西門慶有些好奇張叔夜為什麼會來自己這裡。

這些天來也不是沒有人來投靠自己,而且來投靠的人還很多,四五品的文官武將就來了十幾個,六品七品的就更多了。

西門慶也見了一些在歷史上還算有些名氣的,算是初步的建立了自己的班底。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梁山的那些人馬,這些人在跟隨西門慶來到汴梁城之後,西門慶便將他們安排了下去。

楊志成了從四品武將, 劉光世也成了從四品武將,盧俊義,林沖,關勝等人也都成為五品到七品的武將。

至於公孫龍和朱武等幾個軍師,則是留在了西門慶的身邊,幫助西門慶處理公務。

當然了,近百人不可能都留在汴梁城,西門慶也做了其他的安排。

不過即便如此,投靠西門慶的官員最高也不過是正四品。

可是這時候的張叔夜卻已經是從三品的官員,而且張叔夜現在也已經在朝堂上了有些地位了,應該不會來投靠自己。

說起這張叔夜,也是北宋大名鼎鼎的人物。

因為現實中,鎮壓了梁山好漢的宋朝將軍,就是張叔夜。

可以說,西門慶這是搶了原本屬於張叔夜的功勞。

說起來,張叔夜也算一位忠義報國的好漢,曾為大宋王朝披肝瀝膽, 只是不知道他怎麼得罪了施耐庵老人家,整整一部《水滸傳》卻只有他的隻言片語,所有的功勞都被一帶而過了, 梁山好漢們成了主角、大英雄,張叔夜卻成了一個路人甲,關於他的故事傳奇,也鮮有人瞭解。

張叔夜是開封人,進士出身,一開始就被安排到了蘭州戍邊,雖然立下了不少戰功,但是因為一直跟蔡京不對付,一直被打壓,只能默默無聞地擔任著藍領的角色。

後來張叔夜在朝廷擔任了秘書少監的職位,後又升至中書舍人、給事中,不過因為當時的官吏為政懶惰懈怠,凡是出自門下省的命令,都要預先列出官銜,讓人寫上名字,之後遇事才填寫具體內容,稱為“空黃”。張叔夜極力要求革除這種弊端。後升任禮部侍郎, 又被蔡京忌恨, 以徽猷閣待制身份再次到海州任知州。

也就是現在, 張叔夜因為招惹了蔡京, 就快要去海州任知州了。

如果沒有西門慶亂入的話,那麼接下來的梁山在兩年後將會進攻海州,而在海州當知州的張叔夜在愁苦自己滅有功勞可立的時候,就等來了宋江。

張叔夜在起義軍沒抵達之前設好了埋伏圈,宋江和張叔夜畢竟不是一個等級的指揮官,打了沒幾下,起義軍就吃不消了,趕緊撤退。到這兒這還沒完呢,張叔夜又派出一路人馬,把義軍來時的戰船全給燒了,宋江這下徹底絕望了,乾脆投降了朝廷。

這就是這樣,宋江所帶領的梁山起義,就這樣被張叔夜挖個坑,埋點土,數個一二三四五的給擺平了。

不過即便如此,張叔夜也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知道後來金軍來襲,金軍鐵騎逼近開封,眼看敵人打到家門口了,宋欽宗這才想起張叔夜來,於是親書信札命他趕來勤王。

當時已經六十多歲的張叔夜毫不含糊,立刻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便星夜趕來勤王,宋欽宗看到張叔夜冒死前來,也是非常感動,彷彿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立刻委以重任。

張叔夜也是不辱使命,與金軍激戰四天,一度打退了金人。但是軟弱的欽宗始終抱著議和的僥倖心理,仗打到一半,他卻提出要和談,還命令守城將士放下武器。這不是胡來麼?

金人哪裡會管你這一套,他們就是奔著滅你來的。這下金人有了足夠的時間重整旗鼓,而張叔夜的安排卻被完全耽誤了。結果大家都是知道的,開封城破,徽宗欽宗被俘,而張叔夜也是力戰到最後一刻才被敵人抓住。

最終張叔夜在金人押解他北上的時候,張叔夜誓死不踏過黃河,先是絕食,然後又自殺身亡,終年63歲。

可以說,張叔夜是北宋末年少有的忠臣良將。

西門慶也只是聽說過張叔夜的名字,並沒有見過真人。

現在張叔夜突然來訪,倒是讓西門慶有些好奇了。

片刻之後,一名近五十歲,長相清瘦的中年男子,出現在了西門慶的大堂裡。

“下官張叔夜,見過西門大人!”

仔細的看了看張叔夜,西門慶倒是有些明白這張叔夜為什麼作為一個文官那麼能打仗了。

張叔夜的眉毛很濃,且有的眉毛倒豎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