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便將屋前的女子屍體和五老寨一起都一把火燒盡了。

五老寨也是傳承百年的老牌山寨,卻連基業也保不住。大當家不由抱怨清道人出的餿主意。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又慶幸當時聽了三當家的話,只叫了一半的人幹這筆買賣。眼下山上的基業雖毀,五老寨在魏縣多年經營,山下還是有許多店鋪房產的,卻也夠東山再起的本錢。

唯有那京城來的貴客見到五老寨的一把火,卻是捻鬚不語,沉吟了許久,次日便回了京城。

沒幾日,本應該得勝班師回朝的範朝暉卻接到朝廷諭旨,斥責他枉顧法紀,貽誤戰機,至黎民以不顧,放縱匪首。勒令他要徹底清除五老山的匪患。

這卻是有人故意不想他回京。

範朝暉和幕僚商議數日,決定以靜制動,先不動聲色,以免打草驚蛇。

於是範朝暉就在魏縣駐下,到如今已是半年多時候。

這天拿到了京城範府送來的家信,自是欣喜異常。

一封封看過去,卻是時而微笑,時而頷首,時而錯愕,時而激動。待全部信看完,身上卻是汗溼了一層。

範朝暉坐在營帳裡,沉思半晌,就靠近油燈,焚了幾份家信。剩下的,和以前的書信俱收到一起。

次日便精神抖擻帶著親衛在魏縣大街小巷梳理了一遍。但凡看著鬼鬼祟祟的人俱抓起來,一時鬧得魏縣雞飛狗跳,卻是侯爺大將軍在保境安民。眾人都不得怨,又被鬧騰得日夜難眠。那殘餘的從良山賊卻也被逮進去不少。便有人坐不住了,獻計說範大將軍征戰在外,卻是未帶家眷,這陰陽失和可不是小事。一時保薦女兒的員外,想借大將軍打響名望的窯姐兒,以至自薦枕蓆的寡婦,對侯爺大將軍圍追堵截,竟是讓大將軍從此東躲西藏,再不能擾民。眾皆稱善。

而範朝風跟著太子在江南卻無此豔福。

承王在江南經營多年,又有當年先皇賜下的鐵甲衛十五萬。舉了反旗之後,意圖求個從龍之功,做個開國功臣的人也有不少依伏過來,一時又多了十多萬烏合之眾。

於是承王躊躇滿志地祭天告祖,譴責現任皇帝明啟帝矯詔篡位,就號稱八十萬大軍,一路揮軍北上。也勢如破竹地取了幾個州縣。

江南總督顧升是明啟二十年的狀元郎,本是寒門出身,卻娶了老鎮南侯的嫡女,亦即現任鎮南侯範大將軍的嫡親妹子,那仕途就和寒門士子分道揚鑣了。不過十年時間就升到江南總督的位置,已是從二品。這顧總督不僅挑妻室的眼光了得,做官的本事也是一等一。在江南經營數年,就將江南魚米之鄉整的顆粒無收,總督衙門裡眾人卻是都盤滿缽滿,連京師六部裡都是人人稱頌的好官。

承王在江南反了,本是要第一個拿顧升開刀,顯顯承王懲治貪官汙吏地真龍本色。無奈吃人嘴軟,拿人手軟。承王那造反的基金有一半是顧升敬奉的,便承王的心腹幕僚裡,也都皆認顧升是個知己,俱勸承王道,“名將易求,良臣難得,以顧升之能,首輔那也是做得的,萬不可在此時殺了顧升。將來得了大位,和顧升君臣相得,豈不是一段佳話?就連史書也能大書特書的。”

那承王尋思良久,想那顧升不過是個會刮地皮的。流雲朝會刮地皮的良臣多得是,倒也不在乎這一個兩個。只是縣官不如現管,現下這聚寶盆就在此地,卻是留著更好,以後錢糧不濟,也可就近提取,遂留了顧升性命。於造反前夜,派人通知了顧升。顧升得以收拾金銀細軟,帶著嫡妻小妾嫡子庶子們星夜北上,就和前來平叛的太子會合了。

太子和範朝風帶著流雲朝二十萬大軍從北而來,卻是急著要立個首功,一舉拿下承王,也好讓這太子位坐得更穩些。

自宮裡的淑妃兩年前生下小皇子,明啟帝那心就偏到胳肢窩裡去了。皇后太子皆不放在眼裡,就新生的小皇兒一人是命,已經露了好幾次口風要改立太子。又明裡暗裡露出要懲治世家的口風。慕容家是家傳的外戚,流雲朝傳了十代帝王,就有六代的皇后出自慕容家。而鎮南侯府范家現下的太夫人,就是當今慕容皇后嫡親的妹妹。以范家今日勢大,慕容皇后本不應擔心太子位不保,可因當年一事,慕容皇后至今對范家有所芥蒂。到了明啟帝要改立太子的時候,慕容皇后才稍有後悔,將范家卻是得罪的早了些。

雖有此憾,皇后太子亦不能坐以待斃。皇后獨掌後|宮多年,歷經風浪而不倒,自是有自己的手段,此次太子之位危殆,皇后遂行釜裡抽薪之計,讓自家安排在江南承王處的人手鼓動承王反了,好讓太子得以領兵,這卻是要置之死地而後生。

承王反了的訊息傳到京城流雲城,宮裡改立太子的訊息立馬消聲匿跡。連淑妃都日日去給皇后請安,規矩了許多。明啟帝近日也有些厭了小奶娃,就又回覆了以往的習慣,日日去了儀貴妃的兩儀宮。

這日太子和範朝風接到承王身邊間人的密報,卻是有底下人給承王獻了絕世美女。承王要在杭縣行納妃之禮。

杭縣乃是江南有名的富縣,三面環水,一面靠近大路,城牆固牢,卻是易守難攻之地。所幸承王並不知納妃的訊息洩漏,所以縱有防守,那人手也有限。大軍遂定了要奇襲杭縣,配合管刺殺的兵士要對承王直接來個斬首行動,同時順路奪回杭縣,大軍也好多些補給。

當下計議一定,便定了酉時大軍開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