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夫,你看,這就是我們這段時間拍的影片。”

小姨子拿著膝上型電腦來到王尚面前,點選桌面上的一個影片,說道:“這是我們拍的第一個影片。”

三人一起看,三課腦袋靠的很近。

濱蔚和思情都很想看王尚對他們拍的影片會做出怎樣的評價。

嚴格意義上來說,王尚是他們第一個觀眾。

王尚的評價,對她們來說尤其是自信來說很重要。

而王尚看得也很認真。

濱蔚她們第一個拍的影片是美妝影片。

畫面內容是思情一邊給自己化妝一邊介紹化妝品的成色和用法,以及相關化妝品品牌的一些逼格或者說在同型別中的地位檔次。

第二個影片是穿搭,拍攝模式風格和第一個影片差不多。

都是透過自己去試驗,去介紹產品的質量以及用法(穿搭,然後中間穿搭一些品牌的介紹。

偶爾也會穿插有一些南北地域穿搭的差異介紹。

當然了,因為她們都在廣城南方,所以主要是以南方人的視角為主。

之後兩個影片一個講了包包,一個講了鞋子。

畫面內容和文案都大差不離,已經有了一套模板路子。

這種拍影片的模式,一看就知道拍之前是經過仔細研究的。

第一說什麼,展示什麼,第二說什麼展示什麼,第三收尾該怎麼說,這些都是提前就安排好了的。

話怎麼說,說什麼,也是提前寫好了文案。

不一定全部照著念,但是產品的關鍵亮點買點都有介紹到。

這種拍影片的方式,不用猜王尚都知道是濱蔚想出來的。

這和設計一款產品沒什麼兩樣。

前期做好調研,找出買點,然後針對買點進行設計,再講解展示,把目標受眾關心的點都講出來。

這很工業設計。

“怎麼樣?”兩顆腦袋等著兩雙溜溜的大眼睛望著站在中間的王尚。

王尚沉思了會,對比下前世看的那些千萬粉絲博主的影片,他回道:“內容我覺得很好,該講的都講到了。就是表現形式,看著好像一個產品的答辯,有點過於正式和官方了,少了點互動,多了點說教主義,不夠親切。”

四個影片給王尚的感覺就像在看大學時的畢業設計答辯一樣,都是那種很官方,沒有多少互動,全是陳述性說明。

影片一旦少了互動感,就很難引起觀眾下意識的共情,就很難讓觀眾們下意識點個贊或是加個關注。

別小看這下意識的一步,網路世界影片那麼多,很多人看一眼影片開頭後就憑感覺點贊或是離開了。

看似只是下意識的一點差距,久而久之就是百萬粉絲博主和千萬粉絲博主的區別。

所以互動很重要。

親和力不夠,不給人留下好印象,誰會給你點贊。

“我覺得要增加互動感,提高親和力。”

“還有就是。”王尚繼續說道:“我覺得在說穿搭或是化妝品使用感受的時候,最好不要代表大家,一切從自身感受出發就好,針對各種體型的人的時候,我覺得以建議的說辭為主,不要直接決定他人要怎麼樣。”

人最煩的就是被他人代表,你憑什麼直接斷定說這衣服我們這些人穿不了,你憑什麼?

這種情緒其實很淡,看影片的大多觀眾都不在意這些。

但是他們下意識的心裡會有那麼一點點不舒服,然後點贊就沒有了,關注也沒有了。

長此以往,還是那句話,就變成了百萬粉絲和千萬粉絲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