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南北貿易(第2/2頁)
章節報錯
東吳政權十分重視造船事務,專門設有“典始都尉”一職管理監督造船事物,西晉滅孫吳時,從各種船廠得戰船五千餘艘,其中飛雲、蓋海等海可載三千餘人。
永嘉南渡之後,造船業繼續得到迅猛發展,孫恩、盧循作亂之時才會擁有上千艘戰艦,而八艚艦“起四層、高十餘丈”,充分地說明了當時造船業的發達。
劉裕率軍平滅盧循之亂,認識到與楊安玄必有一戰,多次與麾下謀臣武將商議對付楊安玄的辦法。
楊安玄掌握著鍊鐵之法,這一點透過拉攏應家能夠勉強拉平距離;雍州水師表現出靈活快速,諸人認為可以從數目上壓一頭;然而楊安玄平滅姚秦利用火藥建功,讓劉裕震驚不已,雖然很快研究出丹火對應,但終究威力不如,而且楊安玄有先見之明,將硝石礦控制在手中。
平姚秦滅譙蜀,楊安玄盡得兩國之財,在竟陵交戰時展露出強大的實力,甚至逼得劉裕不得不放棄南益州讓檀道濟回援江陵,以保西面江路的安全。
迴歸建康養病的這段時間,劉裕思考最多的便是將來憑什麼與楊安玄爭雄,而他想到的最有利的武器便是船。
南船北馬,江南一帶水系繁雜,當年孫權選擇建康為都就是看中此處江面寬闊利於水軍。當年從石頭津啟航的東吳戰船,縱橫於長江之上,周遊沿海諸島,南至海南和南洋諸國,北至遼東和朝鮮半島。
劉裕要想與楊安玄一爭高下,便要充分利用船隻便利,於內用戰艦縱橫江河,於外從海路進攻北青州,或逆黃河而上,進攻司、兗、北雍之地。
“京口有載貨八千石以上的海船二十餘艘,加上三吳、廣州等地可徵調三十艘以上,一次可運糧四十萬石,刨去船上往來吃用仍可運往魏國糧食三十萬石以上,換回五百匹戰馬。”劉穆之道。
劉裕微微點頭,劉穆之繼續道:“船上尚有空餘,愚打算運糧外販運布、麻、絲綢、茶葉、瓷器、漆器、紙張書籍等物,返程時再從魏國裝運馬匹、牛羊、皮毛以及鹽、銅、金,一年往來兩次。”
看了一眼沉默的劉裕,劉穆之道:“愚命度支郎中算了一下,一趟下來約可得利千金,可以用來彌補國庫空虛。”
劉裕嘆道:“當年族滅刁氏,從其家中查抄的資財無數,糧食布帛散堆於地任由百姓稱力而取,居然數日不盡,足見這些門閥世家所積之財何其驚人。國庫空虛,隨便找個門閥錯處,抄家所得就足以支撐一陣了。”
劉穆之苦笑道:“這些門閥世族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主公切不可輕舉妄動。”
“出兵之事如何?”劉裕問道。之所以答應魏國以糧換馬,劉裕主要是想魏國能出兵牽制楊安玄,讓楊安玄無力南下。
“嵇拔答應從野王城向河東郡發動進攻。”劉穆之輕聲道。
劉裕起身來到左側懸掛的輿圖前,道:“河東郡一分為二,安邑、聞喜往東為魏國所有,向西猗氏、解縣、蒲坂等城則在楊安玄手中。以楊安玄的個性,只要騰出手來必然會把魏軍逐出安邑,以保弘農、蒲坂安全。雍、魏之戰必起於河東郡,嵇拔不過是句空話。”
劉穆之苦笑道:“進攻蒲坂無須渡河,於魏軍而言最為安全。只要魏軍肯向雍軍發動進攻,何地並不重要。”
劉裕冷哼一聲,回席坐好,問道:“愚命你察探京中動向,可有結果?”
劉穆之的面容陰沉了下來,道:“京中輿論於主公不利,特別是振威將軍戰死,百姓以為主公兵敗竟陵。”
聽劉穆之提及徐逵之,劉裕想到以淚洗面的女兒,心口一痛,忍不住咳出聲來,眉宇間現出怒意。劉穆之住口,端起茶喝了一口。
劉裕平復了一下心情,道:“京中世族有何動向?”
劉穆之道:“過年這段時間世族走動頻繁,但大庭廣眾之下很少有人議論主公,多半是談論梁王準備把孫子送到襄陽就讀,有不少人都流露出此意。”
劉裕怒道:“這些人想腳踩兩條船,愚總有一天會將他們的腳砍斷。”
“不過”,劉穆之話風一轉,道:“誇讚雍公的人倒是不少。”
劉裕冷笑道:“每逢年節,襄陽的禮物都會送到京中,便連愚府上也得了幾十樣新奇的玩具,義符、義真他們都十分喜歡,愚倒要謝謝他的好意。”
看了一眼劉穆之,劉裕問道:“他送給你什麼東西?”
“襄陽出產的山茶油、幾口炒菜用的鐵鍋,還有一本食譜。”劉穆之答道。
劉裕沉聲道:“投其所好。楊安玄此人心機深沉,詭計多端。”
“愚聽禇秀之說,今年琅琊王府分外熱鬧,不少門閥世家前去拜年。”劉裕的聲音變得森冷,陰沉沉地道:“這是忘記了桓玄把刀架在他們脖子上的時候了,莫非愚的刀不快嗎?”
劉裕自打病後,對門閥世家越顯不耐,動輒起殺心,劉穆之忙勸道:“主公息怒,雍公越是步步緊逼,主公越要沉著應對,莫要自亂了分寸。”
劉裕眼中焦躁一閃而過,道:“愚已五十有二,怎能不急。朝堂之事道和你多替我操勞些,愚要全力練兵,爭取早日平滅楊安玄。”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