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誰為黃雀(第2/2頁)
章節報錯
正當沮渠蒙遜在蓼泉大敗(西)涼兵馬,斬殺李歆之時,乞伏熾磐已率三萬大軍突襲安夷城,一路勢如破竹奪取西都、臨羌等城,不到半個月時間,西平郡便落入秦軍手中。
駐紮在大通河西岸的涼兵聞訊,急忙往姑臧方向撤走,乞伏熾磐命安北將軍、涼州刺史段暉率一萬輕騎追擊。
秦軍在姑臧南山之南追及涼兵,激戰之際右相乞伏元基率浩亹兵馬趕至,將六千涼兵圍住,盡數殲滅。
兩部兵馬會師後,由乞伏元基統率繼續北上姑臧。要攻打姑臧首先要攻克姑臧城南七十里的倉松城(今甘肅武威市東南)。
倉松鎮將、鎮南將軍田昂得知秦軍大舉來襲,忙關閉城門,派人向姑臧城告警。沮渠蒙遜率軍攻打李涼,命其長子沮渠政德為鎮衛大將軍、錄尚書事留守姑臧城。
沮渠蒙遜將國內大部分兵馬帶走,姑臧城中僅有六千守軍,沮渠政德得知此次秦軍先頭部隊就近兩萬人,知道乞伏熾磐是一心想趁涼軍遠征之季奪取姑臧,連忙派人向酒泉向父王告急。
倉松城中僅有兩千守軍,乞伏元基率軍包圍倉松城後,派人勸降田昂。田昂本是段業麾下將領,沮渠蒙遜謀叛時歸降,乞伏元基判斷田昂對沮渠氏並無忠心。
兩日後,乞伏熾磐再率一萬兵馬到來。田昂在城頭看到又有大批的秦軍到來,知道倉松城難守,獻城歸降。
乞伏熾磐不敢耽擱,率大軍直撲姑臧城,姑臧城城門緊閉,城頭旗幟飄舞,防禦甚嚴。
姑臧一詞最早緣自匈奴,匈奴人稱其為蓋臧城,發音同漢音姑臧。漢時立縣,修建了樓臺、學堂、城闕及閱兵臺等處。及至前涼張軌建都於此,開始依洛陽規制大規模擴建。
如今姑臧城呈長方形,南北長七里,東西寬三里,外城設十二門,城中分為三部,最外為大城,中間稱中城,最裡面是宮城,以謙光殿為正殿。
謙光殿巍峨壯麗,“畫以五色,飾以金玉,窮盡極巧”;四面各有一座陪殿,東曰宜陽青殿,為春宮;南曰朱陽赤殿,為夏宮;西曰政刑白殿,為秋宮;北曰玄武黑殿,為冬宮。
整座宮城採綺妝飾,富麗堂皇,宮殿、堂、館、觀、閣、坊、寢、臺、園、池等十種三十八座,造型別致,巍然壯觀。
中城則是貴族、官吏以及富商居住之所,內建有四時宮,供國主四時賞玩;中城之外的大城才是一般的百姓居住區和商貿區。
大城之中又築七座小城,作為城中之城,城池規模宏偉,商貿繁旺,各族雜居城中,人口超過二十萬,一派繁榮昌盛、和平安定的氣象。
沮渠政德在秦軍到來之前已命人堅壁清野,並將外城十二座城門堵塞十座,僅在南、西各留一處城門通行。
城中青壯已被徵召起來,能夠上城協守的人數超過四萬,讓沮渠政德稍感心安,姑臧城足夠堅固,城中慄米充足,應該能堅守到父王率軍回返。
乞伏熾磐從未到過姑臧城,圍繞城池繞了一圈之後,又聽一旁的段暉介紹,不禁感嘆道:“此等堅城,要想攻克非一時之功。”
段暉便是武威郡姑臧人,對當地地形甚為熟悉,道:“沮渠蒙遜遠在酒泉,得知都城被圍肯定要回師救援。與其攻打姑臧城,不如在半路截擊涼軍,殲滅其戰力,再困守姑臧迫其投降。”
乞伏熾磐笑道:“長祚(段暉字)所言甚是,你以為當在何處截擊涼軍為上?”
段暉想了想道:“從酒泉回返姑臧,必要從番禾(今甘肅永昌縣西二十里水磨關南二里水寨城,亦稱白虎城)、驪靬(雙名犁靬,今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焦家莊鄉,絲綢之路上城市和軍事要塞)兩城經過,國主若能奪取這兩城,便可阻斷涼軍回援道路。”
乞伏熾磐讓人取來輿圖,段暉在圖上指點姑臧四周的位置。絲綢之路起於長安,經姑臧前往張掖到酒泉,再過嘉峪關到達敦煌,這條商路也是大軍行進的道路。
酒泉到姑臧有千里之遙,番禾、驪軒兩城在姑臧城西北百餘里處,涼軍迴歸必然要經過這兩城,在此處阻截涼軍,正好以逸待勞。
至於在險地設伏,乞伏熾磐懶得去想,沮渠蒙遜在涼地經營多年,自己想設伏他幾無可能,稍有不慎反易被其所趁,還不如堂堂正正依託城池拒敵於外。
在姑臧城外設大營,留下八千兵馬讓乞伏元基統率,砍伐樹木製造攻城器械,做出攻城的模樣,其實乞伏熾磐悄悄帶著大部人馬前往番禾、驪軒。
七天後,番禾、驪軒兩城被秦軍攻佔,涼軍回姑臧的道路被阻斷。乞伏熾磐下令在兩城之間構建長圍、深壘,遍佈箭樓,將道路層層阻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