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聲橐橐,穿過幽暗的府衙來到府門外,數十名親兵牽馬等候在此。

李強迴轉身望了一眼身後燈火明亮的大堂,翻身上馬朝校場馳去。

校場在金紫門之北,李致等人已經在校場上聚集兵馬千人等候。

李強出府衙不到一刻鐘時間,東水門的張鋒便接到了訊息,看來李強有所行動了。他帶來的六百兵丁已經聚結,隨時準備應變。

千名將士在校場上排列整齊,絕大多數人並不清楚主將的意圖,李致、馬遠等人亦不敢告訴麾下真相。

李強來到校場時已是亥時,有兵丁飛奔前來稟報,江上朝廷水師船隻向江州城南岸駛來。

是高進之依約襲城,箭在弦上已不得不發,李強喝道:「朝廷兵馬無故來伐,佔我城池,實在是欺人太甚。本將要領爾等斬將殺敵,立功請賞。」

眾將士齊聲高呼:「願隨將軍殺敵」。

此時城牆上傳來金鼓示警,朝廷水師船艦已在南岸停靠。江州城南面金紫門、鳳凰門、南紀門外都有碼頭,鳳凰門外有大片的空地,高進之從船上跳上岸,抬頭望向數百步外的城牆。

江州城三面臨水,城牆依地勢而建,築建在山體之上,城牆加上城下的山體,足有五六丈高,想攻城要沿著長長的石階而上,衝車根本無法靠近,只能靠將士用人命堆累。

當年陸遜之子陸抗帶著三萬兵馬前來攻打僅有三千守軍的永安城(即江州城,彼時劉禪已降,下詔讓永安守將羅憲歸降曹魏。蜀漢被滅,羅憲悲痛萬分,天子有詔,只好遵行。

而吳主孫休得知鄧艾、鍾會皆死,想趁火打劫佔領巴蜀之地,派陸抗率軍取永安進佔巴蜀。羅憲深恨吳國趁火打劫、背盟違約,率軍據守,堅守半年之久。曹魏援軍用圍魏救趙之計攻打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陸抗只得回軍救援,終無法奪取永安城。

城牆上火光通明,人影晃動,呼喝聲隱約傳來,高進之看了一眼矗立在山體之上的城門,心知光靠朝廷一萬餘兵馬想奪取此城勢比登天還難,接下來就看李強是否會開城門了。

朝廷兵馬並沒有直接進攻金紫門,表面上選擇了鳳凰門作為突破口,投石車從船艦上推下,在鳳凰門百步外擺開;三丈多高的井闌也推出六輛,擺出進攻的架勢。

丹火罐被投石車擲上城頭,碰到城牆上燃著的火盆「呯」地炸裂開來,迸出碩大的火球,將火盆旁的兵丁吞沒在火中。

「滅火,趕緊滅火」,呼喝聲響起,城頭有事先準備好的溼氈布,朝火苗上蓋地,立時將火烽撲滅。

南面城牆上的火光陸續熄滅,箭只如雨滴般灑落,有飛石從城頭拋落,一輛投石車被砸中,「吱呀」聲中坍塌。..

李強帶著兵馬已經趕到,沿著馬道飛馳上了城牆,校尉洪滔飛奔過來稟報,「將軍,朝廷兵馬正在攻打鳳凰門。」

城牆上的火盆已經被蓋滅,李強此時身處在鳳凰門和金紫門之間,往外張望了一眼,道:「朝廷兵馬不少,爾等守穩城池,愚率人衝殺一陣殺殺他們的銳氣。」

洪滔感覺夜間開城門有些不妥,可是主將下令,軍令如山,只得按照李強所說吩咐兵丁開啟金紫門。

張鋒帶了六百兵丁從東水門順著城牆朝鳳凰門方向急奔,方才得到稟報朝廷兵馬發動夜襲,李強降敵之事已能確認七分。

江州城扼守長江上段,若讓朝廷兵馬得了去,巴蜀門戶大開,梁州、北益州將情形危急,甚至朝廷兵馬能從西側威脅到襄陽安全,張鋒暗自咬牙,說什麼也不能讓朝廷兵馬奪了江州城。

金紫門開啟,李強對李致等人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守住城門。程鋒帶著數百兵丁衝出城去,那些兵丁不知道將領們打算歸

降,捨死忘生地朝不遠處的朝廷兵馬殺去。

高進之緊緊盯著金紫門,見金紫門真的開啟,長出了一口氣,看來李強依諾歸降了。高舉起手中砍刀,高進之高聲呼道:「兄弟們,隨愚奪城。」

雙方兵馬在金紫門前的石階展開搏殺,朝廷兵馬一步步朝石階上的城門衝去。

李強站在城門口,不斷地命令麾下兒郎向階下的朝廷兵馬撲去。很快,石階被屍體鋪滿,鮮血「漉漉」地朝下流去。

張鋒帶著麾下急奔至金紫門,聽到喊殺聲從城下傳來,拉住一名守城的兵丁問道:「城門怎麼開了?」

「李將軍率人出城襲殺敵軍了。」聽到這回答張鋒腦袋「嗡」的一聲,李強降敵之事至少有九分了。

顧不上多說,張鋒轉身朝踏道直奔而下,聽喊殺聲尚在城外,但願自己能堵住城門入口。

高進之踩著雍軍的屍體搶到城門前,揮刀劈開兩名持槍的雍軍,看到站在城門下的李強。

藉著火把的光亮李強看清高進之的面容,衝他點頭示意,轉身就往城門洞退走,高進之會意,帶著兵馬隨後緊追。

張鋒奔到城門內出口,正看見李強帶著人往裡走,張鋒高喊道:「李將軍莫慌,擋住後面的追兵,愚來助你。」

李強看到張鋒一愣,張鋒不是被自己打發到東水門了嗎,怎麼會出現在金紫門。也罷,既然他來找死,斬了他的人頭再立上一功。口中吼道:「宗明來得正好,朝廷兵馬就在愚身後,你先抵擋一陣,愚去召集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