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伏熾磐不知道,他剛率軍離開陰密城,楊安玄也帶著四千輕騎和二千爬犁出了鶉觚城南門。雍軍沒有直接向西追趕,而是繞道向南,兜了個大圈繞至扶風郡汧縣(今隴縣再往北到達崆峒山。

雖然路程多了一倍,但藉助爬犁的快捷,一萬二千雍軍比秦軍提前三天到達了崆峒山。乞伏熾磐的注意力放在身後,兩側並沒有太留意,更沒有發現雍軍已經悄然地超過了他,跑到前面設伏去了。

爬犁上除了八千將士,軍糧、氈毯等物外還有八千斤火藥,這是楊安玄信心滿滿殺敵致勝的法寶。

來到崆峒山,楊安玄探明路況,讓將士們在山道兩旁安置火藥爆炸點,一共十二處炸點,綿延七八里。

只留下點火的暗哨潛伏山中,楊安玄領著大隊人馬潛伏在山外五里處,只等著秦軍進山。

號角聲發出訊號,暗哨點燃引線,轟鳴聲接連響起,整個山谷「嗡嗡」迴響。

隨著巨響,積雪夾雜著砂石從山上洶湧滾落,一路摧枯拉朽般帶著沿途摧毀樹木往下翻滾,瞬間便將山道上的秦軍掩埋在丈許厚的積雪之中。

乞伏熾磐聽到巨響魂飛魄散,接連下了這麼久的雪,山上積雪厚有數尺,自己麾下的兒郎要葬身在此。

身邊親衛反應迅捷,拉著乞伏熾磐急奔到一塊巨石之下,飛雪走石鋪天蓋地而來,將眾人埋在雪中。

「轟隆」之聲不絕於耳,到處都是悽慘的叫聲,乞伏熾磐好不容易在親衛的保護下鑽出雪來,放眼望去一片白色,山道早已被厚厚的積雪覆蓋。

隨雪而下的樹木露著斷折後的新鮮木茬,雪地上橫七豎八到處都是掙扎著馬匹和軍士,星星點點的紅色正在雪地上暈染開來。

「快救人」,乞伏熾磐發瘋般朝身前積雪刨去,從裡面刨出數名氣奄息息的將士,一隻戰馬掙扎著從雪中鑽了出來,發出驚恐的嘶鳴。

一萬多名秦軍還有兩萬多百姓被雪埋住,乞伏熾磐的雙手被雪中的枝丫、碎石磨得鮮血淋淋,猶自不覺瘋狂地刨著。

身邊親衛拉住他,高聲喝道:「大王,雍軍潛伏在側,隨時可能襲來,趕緊離開此地。」

話音未落,山口處號角連天,楊安玄帶著輕騎殺出。萬幸運山口處尚餘四千多秦軍,結成陣勢拼死抵抗。

山中驚天動地的巨響這些秦軍都聽到,知道發生了鉅變,率領後軍的乞伏審虔正要率軍衝進去救人,雍軍便殺至。

兄長乞伏熾磐率軍入山,此時生死不明,乞伏審虔知道自己在山口處堅持的越久,山中兒郎活命的機會就越大。

喊殺聲遙遙傳入乞伏熾磐的耳中,乞伏熾磐逐漸清醒過來,看著眼前滿目蒼夷景象,張口噴出一口腥血。

「大王保重、大王保重」,左右驚呼道。

乞伏熾磐抹了一下嘴角的鮮血,咬牙切齒地道:「好狠的楊安玄,一下子葬送我萬餘兒郎,此仇不報,朕死不瞑目。」

最後看了一眼慘狀,乞伏熾磐毅然道:「傳令讓活著的將士們翻過山,各自逃命吧。」

秦軍表現出極大的韌性,沈慶之帶著輕騎數度衝殺都被擋住,四千多秦軍有近千人倒地,結成的弧陣依然牢牢地守在進山入口處。

楊安玄感嘆道:「秦軍耐苦戰,真乃勁敵也。」

緩緩揚起手中長槊,楊安玄高聲吼道:「秦有強軍,我大雍兒郎懼乎?」

身後眾騎揚刀振臂高呼:「戰、戰、戰!」

長槊往前一揮,追星馬如利箭般向前馳出,楊安玄一馬當先朝著夏軍弧陣衝去,身後兒郎個個如狼似虎,呼號著奮勇當先。

蹄聲如雷,勢不可當,夏軍的陣線終於被沖垮,乞伏審虔見事不可為,帶著殘兵敗將朝北逃竄。

雍軍沒有進山,駐紮在山外,楊安玄派出斥侯入山打探情況。

晚間,斥候前來稟報,預計被大雪埋葬的秦軍在萬人左右,另外還有兩萬多陰密的百姓。楊安玄默然不語,為了戰勝秦軍連累了二萬多百姓喪生,心中難安。

黃富理解楊安玄的心情,輕聲勸道:「慈不掌軍,主公無須傷懷。主公應早日一統天下,還天下百姓以太平,便是施大仁於天下。」

楊安玄沉聲道:「等天下太平,請高僧至此,為亡魂超度吧。」

「注:「崆峒」一詞最早見於春秋時期成書的《爾雅》一書載:「北戴斗極為崆峒」,平涼崆峒山正位於北斗星座的下方,即為所指。筆者未到過崆峒山,文中描述皆參考網上資料,不妥之處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