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當機立斷(第1/2頁)
章節報錯
丁全踏入大堂,看到雍公府的文武官員多數在場,主公楊安玄表情凝重,屋內氣氛凝重。
目光從高懸的輿圖上掃過,丁全估計北境又出亂子了。
「啟稟主公,落榜試子聚集,有人煽動不滿,準備來雍公府陳情,算算時間正是主公對榜單上的試子授官之日,確認背後有朝廷軍情司的人在作祟。」
堂上眾人都是雍公府的重要人物,落榜士子想要陳情並不在什麼機密事,所以丁全徑直在大堂上說出。但丁全沒有細說申昶的發現,而是將手中文書遞給楊安玄。
楊安玄正為安定戰事心憂,聽到朝廷軍情司在後面鼓動落榜試子鬧事,怒火上湧。他知道朝廷軍情司是宋公所設,司使沈田子屢次派人刺殺過自己,當初在竟陵抓住他時就不該輕饒。
「跳樑小醜,不知死活。」楊安玄厲聲道:「抓住軍情司的細作後殺一儆百。」
辛何勸道:「主公少安毋躁,科舉取士乃主公苦心經營的百年大計,切不可因為軍情司的細作破壞亂了陣腳。試子陳情主公還需隱忍,若引發大量試子不滿科舉取士之事便會被宋公藉機取締,軍情司背後動作目的亦在此。」
楊安玄抓起身旁的冷茶一飲而盡,放下茶盅後面向眾人道:「延茂當眾諫愚,指出愚的錯失,此是以至誠之心待愚,甚為難得。諸公應學延茂直言不諱,愚才能少些犯些過錯。」
眾人齊齊躬身道:「謹遵主公之命。」
楊安玄道:「延茂,你說得不錯,科舉取士關係愚將來的用人之策,確需小心處置。延茂有何看法?」
辛何道:「據丁司使所說,落榜士子準備後日前來陳情,堵不如疏,主公最好能接見他們,聽一聽他們的訴求。」
楊安玄撫了一下眉頭,道:「進士榜中確有幾人是因為朝廷官員說情而名列其上,鬧將出來難以收場。」
王鎮惡笑道:「既然那些試子打算後日前來陳情,時間上完全來得及,將那些人的試卷調換一下便是。解鈴還須繫鈴人,就讓那些說情的官員去暗中辦理此事,叮囑他們絕不可洩露,若有人置疑便讓他們稱押中考題便是。」
辛何搖頭道:「沒有不透風的牆,若是調換試卷之事洩露,越發對主公不利。」
王鎮惡哈哈笑道:「辛長史過慮了,此事只需遮瞞一時即可,等以後科舉成為定製,即便知道其中有些弊端那些試子仍會紛沓而來,何況榜單上的名單絕大多數都是真才實學之人。」
楊安玄點頭道:「鎮惡說得不錯,暫時將此事平息再說。北境戰事緊張,愚無暇分心他顧,將來杜絕徇私之事便是。」
王鎮惡道:「主公不妨將進士榜和舉人榜前十的試卷張貼出來,讓那些落榜士子看看差距,也讓他們心服口服。那個劉康愚聽過他的名字,以詩賦出名,按說也能取中,不知為何落榜?」
開科取士之事由吏曹掾庾歡經辦,庾歡道:「愚照主公吩咐,對此事前來應試之人進行過摸底,那些有聲名的人士都單獨造冊,此次科舉多數人都被取中,落榜者寥寥可數。」
「愚就怕惹出紛爭來,帶了冊上落榜名單調看封存的試卷,並向孔學掾(孔鮮和郭山長等人請教。孔學掾看過劉康的試卷後稱,詩賦文采斐然,可列甲上;明經五十錯六道,只算甲下;兩道策論平談無奇只能算乙下。主公取士以策論為重,佔五成,明經算三成,詩賦只佔兩成,綜合算來劉康試卷得分只在乙上,進士榜中的試卷得分皆在甲等,故而劉康未被取中。」
楊安玄對劉康這個名字有印象,其實劉康最初是被取中進士榜,只是朝廷官員說情擠進了七人,便將劉康刷了下來,楊安玄有些後悔,早知道便多取幾人便是,皆大歡喜。
事情已然發生
,多想無益,楊安玄道:「就按鎮惡所說,將前十的試卷調出,抄錄張於粉牆上供試子們觀看;更換試卷之事慶遠(庾歡字你去處理,務必保密。」
看向丁全,楊安玄道:「方懷(丁全字,你在明日之內查明軍情司之事,屆時在大堂之上揭露,讓眾試子知道背後有人作崇。至於劉康……」
楊安玄沉吟了一下,道:「他若識趣,不妨留用,若是自恃才學,便放他迴歸。若是劉康要鬧,就讓孔鮮當眾對他的試卷當眾點評,讓眾人知曉他為何落榜,讓他顏面掃地。」
殺人誅心,若是當著眾多試子的面指出劉康的不足,以劉康的心高氣傲非氣得吐血不可。不少人心中暗凜,但願劉康不要鬧到在眾人面前丟人現眼的地步。
第二天,襄陽城內暗潮更加洶湧,呂洽等落榜試子忙著串聯,呼朋喚友準備明日趁雍公與得中試子見面之機陳情。
庾歡到驛館向梁王司馬珍之溝通,讓那些說情的官員暗中將徇私進入榜單的人叫來,便在司馬珍之所住的廳堂內重做了試卷。
得知落榜試子準備鬧事,背後還有軍情司的身影,司馬珍之也感覺事情嚴重,板著臉再三交待絕不可洩露訊息,否則別怪他不講情面。
此事極為機密,無關人員被遮蔽在外,凌謨察覺到異常,找藉口稟事想入內被拒之門外,向知情人打聽無果,心中暗暗擔憂。
楊安玄看過丁全所報的文書後,心中有底,吩咐丁全做好動手的準備,然後趕到學宮與郭高、孔懿等人商議,把落榜試子被有心人煽動準備鬧事的事情告知,將自己如何處置也告知,請他們明日到雍公府觀禮。……
十一月一日,雍公府大堂前的廣場上站滿了前來拜見楊安玄的試子。
辰正時分,初升的朝陽灑落在廣場成片的青衫上,那些簪在耳邊的金花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為了今日的聚會,楊安玄下令為每位得中的試子免費做了件青布長衫,發了一朵金花讓他們簪在耳邊,將近八百人整齊地排列在大堂外,看上去精神抖擻,意氣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