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雷霆風暴(第2/2頁)
章節報錯
三月六日,已經兩個多月未出現在眾人面前的宋公劉裕入朝覲見謝恩。
劉裕比起以前消瘦了幾分,鬚髮出現白色,但身形沉穩,在大殿上緩步而行,腰間懸劍,散發出無形的壓力,東堂眾臣無不紛紛低頭向他行禮。
司馬德文也從席上站起,看著有如猛虎巡山般的劉裕,心中說不出滋味。雖然無數次想過晉室被劉裕所篡的情形,當劉裕緩步而來,司馬德文心中止不住顫慄。
劉裕來到琅琊王階下,躬身揖禮道:“臣見過大王。”
司馬德文堆起笑容道:“宋公可是痊癒了,真乃江山之幸、社稷之福。”
“有勞大王掛念,愚的病已經好了。”劉裕側轉身,按劍而立,目光從殿中群臣身上掃過,道:“臣多日不理朝政,心中愧疚,聽聞朝堂有些異動,特來一正風氣。”
司馬德文乾笑道:“宋公多慮了,朝堂尚稱安穩,不過宋公忠心為國之心,令人欽佩,且安坐議政。”
劉裕施了一禮,與司馬德文相對而坐。眾臣心中惴惴,往日劉裕都坐在琅琊王的下首,看宋公的架勢是想與琅琊王分庭抗禮了。
待劉裕坐定,尚書右僕射、丹陽尹、吏部尚書劉穆之出班稟奏官員的升遷調動之事。
“……吏部侍郎夏侯平轉任廣州別駕,外兵侍郎虞達外任湘州營陽郡太守……”
朝堂大臣面面相覤,這與事先暗傳的名單完全不同,夏侯平原本還微笑地聽著,他得琅琊王許諾,吏部侍郎之職不變兼任大司馬參軍,怎麼變成了廣州別駕。
夏侯平心知是宋公的意思,只好把求助的目光望向兼任司徒的琅琊王司馬德文。
司馬德文也楞了,這根本不是吏部呈報給他的那份名單,新的名單將自己拉攏親近的官員差不多都流放出京了。
“劉僕射,吏部的這份名單為何與報孤的不同?”司馬德文惱怒打斷劉穆之,喝道:“莫非劉僕射在戲耍孤?”
劉裕欠了欠身,道:“大王,原本的那份名單臣看過後以為不妥,命劉僕射重新改過了,因時間倉促,便未送大王過目,索性今日朝議請大王決斷。”
話語一頓,劉裕冷森森地看向夏侯平等人,道:“夏侯平、虞達等人,造謠生事、禍亂朝堂,不宜再留在京中。阮御史,且將你搜集的罪狀給大王過目。”
御史中丞阮歆之硬著頭皮出班,手捧著一本奏疏呈給司馬德文。半個月前,阮歆之被召入宋公府見到劉裕,劉裕交給他一份詳細記錄著夏侯平等人不當言行的案牘,命他彈劾夏侯平等人。
阮歆之心知劉裕排除異己,但他因劉裕而得重用,不敢不從。劉裕今日上朝,事先已通知他準備好彈劾奏疏。
司馬德文翻看了一下奏疏,上面清楚地記錄著某日某時,夏侯平等人與誰說了什麼話,多是對劉裕把持朝政、欺凌皇室、打壓異己不滿的言論。
輕嘆一聲,司馬德文將奏疏放在一旁,沒想到劉裕暗中對朝臣們進行監控,這上面詳細記錄著談話內容,不用說是在場人所陳述。
這樣一來,誰還敢對著旁人說劉裕的壞話,從此京中唯有劉裕一堂言。
“親賢臣、遠奸佞,像夏侯平、虞達這種挑拔是非的小人怎能立於朝堂之上。”劉裕冷聲道:“放逐外任,讓他們多識些民間疾苦再來高談闊論。”
司馬德文垂頭不語,那些唸到名字的人面如死灰,投機不成反誤了前程。
劉裕起身道:“臣自生病以來,體力不如以前,請辭錄尚書事、領軍將軍、荊州刺史之職。”
司馬德文無精打彩地道:“宋公乃國之柱石,微恙既已痊癒,應該繼續為國操勞,天下不可一日無宋公。”
三月八日,劉裕上疏,除太尉、錄尚書事、中書監、揚州刺史等職不變外,奏請侍中孔靖擔任領軍將軍,徐州刺史劉道憐轉任荊州刺史,督荊、湘、益、寧四州軍事;南益州刺史檀道濟迴轉朱提郡;尚書左僕射劉柳升任尚書令,尚書左僕射由左民尚書謝裕接任;度支尚書王裕之升任侍中,接替孔靖之職;中書令仍為袁湛。
劉穆之兼任吏部尚書,左民尚書之缺由趙恢之接任,董懷留任兵部尚書,陰友齊的祠部尚書未動,王裕之兼任度支尚書;太常司馬珍之、御史中丞阮歆之、廷尉郭定、鴻臚寺卿禇思等暫未變動。
緊接著,御史中丞彈劾了一批低層官員,這些人或貶或降。司馬德文早已麻木,現在劉裕只差坐在寶座之上了,他要如何便如何吧。
司馬德文心如死灰,在詔書上蓋好玉璽,看了一眼安坐的劉裕,唯願雍公能不負己望,收到密信後清君側、復山河。
一場狂風暴雨,建康城中滿目凋零,夏侯平、虞達等一批官員離開京城,建康城內再不聞議論之聲。
襄陽,楊安玄很快得知了朝廷旨意,看來劉裕有些急不可耐了。命北冀州刺史劉懷慎率軍進廣固城的旨意已下,楊安玄命胡藩遵旨讓劉懷慎入境,反正自己奏稱北冀州境風匪患叢生,劉懷慎若膽敢進入北冀州,自己便讓他喪生盜匪之手。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