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七日,陰績五千兵馬與魯軌一萬大軍在臨邛城會合。臨邛屬蜀郡,位於漢嘉城東北八十里處,大軍兩日可到達漢嘉城外。

魯軌帶來了楊安玄對陰績的新任命,以陰績為蜀郡、新都、汶川、江都、犍為五郡太守,實際上將新佔的地盤交給陰績管理。楊安玄向朝廷奏本,以龍驤將軍毛修之奪取成都平滅譙蜀之功,保奏他為兗州刺史。

魯軌有些羨慕,陰績實際上已是半個益州刺史,朝廷實際已經無法阻止雍公對麾下的任命。宋公讓索邈入梁為太守,實際上只是個空殼子,政令不出大堂。

逐走謝絢,問罪檀和之,主公已經不再與朝廷虛與委蛇,這讓魯軌在內的不少人感到暢快。

平滅秦國,讓楊安玄的麾下感到振奮,主公的實力足以滅國平藩,將來他們也會成為從龍之臣,得享富貴榮華。

從此次出兵梁州來看,主公已經表露出與宋公爭奪天下之意,他雖然比不上陰績、孟龍符等人,但在主公麾下也算是元老了,滅秦之功得授爵高平伯,父親魯宗之甚為欣慰,認為他可興家業。

魯軌雖然羨慕陰績,但並不嫉妒,主公賞罰分明、知人善用,相信只要自己立下戰功,主公一定不會薄待自己。

漢嘉北城,檀道濟帶著眾將觀看五里外的雍兗軍安營紮寨,檀祗對雍軍懷恨在心,好好的一場功勞又被楊安玄給攪了,而且雍公咄咄逼人,要自家兄弟交出堂弟,這便要不死不休了。

“道濟,趁雍軍立足未穩,愚率兵馬衝殺一陣,挫挫他們的銳氣。”檀祗請戰道。

檀道濟略一沉吟,點頭答應道:“二哥多加小心。”

檀道濟四兄弟,檀韶、檀祗、檀隆還有檀道濟,都是檀憑之撫養成人。檀憑之在京口追隨劉裕起軍,檀家四兄弟便在叔父帳下聽命,隨軍攻打建康。

檀憑之戰死,劉裕將他麾下的兵馬分給檀和之以及檀韶四兄弟統領,檀家諸人之中劉裕最為看重檀道濟,認為他有勇有謀,可堪重用。

檀道濟追隨劉裕逐桓玄、擒桓振;盧循攻建康時檀道濟數次擊敗徐道覆;討伐劉毅身為先鋒勢如破竹,劉裕返還建康讓檀道濟留鎮江陵城,有意讓他率軍伐蜀,然後扶持他任荊州刺史。

身為北府軍,檀道濟對北府軍的戰力甚為看重,認為天下雄兵首推北府,當年以八萬破百萬秦師,如今在太尉的精心磨礪下,檀道濟認為北府雄師戰力猶強過當年。

雍兗軍平滅秦國,檀道濟分析雍兗軍是藉助了軍械之利,其本身的戰力不如北府軍,檀祗請戰,他正要看一看雍兗軍的戰力。

看到漢嘉城北門開啟,朝廷兵馬從城中列陣而出,陰績笑道:“這幫子北府軍驕狂得很,認為咱們不如他,象齒前去迎敵,看看能否誘敵入圍。”

魯軌領三千兵馬迎敵,與檀祇的三千朝廷兵馬戰在一處。刀槍碰擊,火星四濺,殺聲四起,魯軌發現朝廷兵馬手中的刀槍鋒利程度不弱於己軍,看來劉太尉得到了應家所獻的鍛兵之法後,迅速地進行了換械。

檀祗心懷不憤,躍馬揮刀勇猛異常,魯軌催馬上前將他攔住。大砍刀斫在槍桿之上,檀祗打算一刀將槍桿削斷。

“當”的一聲顫響,刀身被顛起,居然是鐵槍。檀祗來不及驚歎雍將氣力驚人,槍尖已如毒蛇吐信點向左胸。檀祗忙立刀往外推去,將槍身推開。

兩馬並行,刀來槍往,“叮叮噹噹”的聲音有如打鐵,魯軌口中笑罵,有意引著檀祗往西北方向走,依照約定,陰績會率人在西北六里處設伏。

檀祗性情粗莽,被魯軌激得火起,一心要將魯軌斬落馬下,緊追不捨。主將往西北,三千麾下自然也跟著往西北方向而去。

城頭,檀道濟看見兵馬朝西北而去,暗道不好,二兄急躁中了誘兵之計,當即道:“臧將軍,你守城池,愚帶人前去接應二兄。”

此時,檀祗追逐魯軌來到西北方向,隊伍被拉成長條形,陰績率軍從林中殺出,將朝廷兵馬截成兩斷。

檀祗聽到身後殺聲起,知道中伏,忙兜馬迴轉,魯軌哪肯放他走,率兵夾擊,檀祗忙命麾下結成圓陣,且戰且退。

漢嘉北門再度開啟,檀道濟帶著五千兵馬出城,沒有追往西北,而是直接朝雍軍駐營衝去。

雍軍營寨尚未立好,兩位主將都在外征戰,留守的是蕩難將軍袁軒,見大軍殺至,忙令將士憑藉木柵守禦,往外射箭,一面派人向陰績送信。

檀道濟帶著兵馬繞寨牆而走,找到尚未立起柵欄之處,率軍往營寨內衝殺。袁軒結成方陣堵住缺口,拼死不讓朝廷兵馬入寨。

陰績得知朝廷兵馬攻打營寨,生恐寨內兵馬抵禦不住,輜重、糧草被奪,忙舍了檀祗回援營寨。檀道濟見雍軍回援,知道圍魏救趙之計見效,不再攻寨而是在營寨前列陣以待。33

檀祗忙帶了兵馬朝城池方向撤走,率著親衛斷後,阻攔雍軍追殺。看到檀道濟所列的陣勢後,方鬆了口氣。

陰績與魯軌合兵,檀道濟兩兄弟匯合,雙方互鑿了一陣,互有傷亡,檀道濟緩緩收兵回城。

經此一戰,檀道濟認識到雍兗軍的戰力絕不在北府軍之下,站在城牆上看著暮色中逐漸立起的雍軍營寨,檀道濟的心情如同暮色般沉重,若是雍軍帶來了攻下秦國所用的利器,漢嘉城能否守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