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暗鬥陰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襄陽,楊安玄一直密切地注意著伐蜀戰事,諜報每天都會透過陸路、水路報到他的手中,但由於路途遙遠,時間上滯後了三五天。
得知劉裕派遣檀道濟率一萬五千兵馬出江陵,楊安玄憂心不已。這一萬多兵馬是北府精銳,隨劉裕南征北戰,稱得上百戰雄師。
相比之下,傅弘之麾下的兵馬雖然精壯,但所歷戰鬥不多,戰力恐怕不如朝廷兵馬,而且數量上也不如。
索邈任梁州刺史,為牽制住他,朱超石的四千兵馬不能動,各地郡軍要安撫地方,即便抽調也起不到大用。
毛修之率師能否爭得過朝廷兵馬,楊安玄心中無底。一旦讓朝廷兵馬佔領成都,劉裕會不會讓檀道濟順勢奪取梁州,自己在梁州佈署的兵力,難以抵禦朝廷兵馬的進攻。
派大軍入梁勢在必行,此時朝廷兵馬尚駐紮在江州城外,時間上還來得及,陰績剛從長安返回襄陽城,且讓他與家人團聚幾天再說。
九年前陰績娶鄧氏女為妻,育有一子兩女,安家在順陽城中。楊愔漸大,楊安玄決定聘大儒郭高為師,教兒子學文;又命俞飛教箭、沈慶之教拳腿。
為了楊愔讀書不至於孤單,楊安玄想起前世的學校來,索性寫信給眾麾下,表達自己有意籌辦專門的學庠,他們如果有意可薦子入學。
這樣的機會眾人都不會錯過,楊安深嫡子楊充、楊安遠嫡長子楊鎮、殷本之(楊漓之子殷平、王鎮惡子王靈福王威、孟龍符子孟徽孟昭、蒯恩子蒯國才、岑明虎子岑清、陰敦子陰博、陰績子陰宏、朱超石子朱致等等,紛紛前來襄陽就學。
原本楊安玄打算招收二十名左右的子弟,結果楊家族人以及府中官吏紛紛求懇送子入學,楊安玄統計了一下,人數早過百人,向著兩百之數靠近。
入學的人數太多,楊安玄索性在弘文莊闢出一處,建了三棟校舍和數排休憩之所,接納麾下子弟入學。以郭高為山長,弘文莊中選聘儒士為師,軍中挑選武藝精良之人授武,將這些孩童分六組,三十人一班。
楊安玄讓楊毅也入學隨讀,吩咐丁全派人專門護衛,對外宣稱是楊家族人,並未表明其身份。看著漸大的次子,楊安玄有些內疚,能讓毅兒跟同齡人多多接觸是好事,過段時日陰博、陰宏也會入學,他們表兄弟可以多多親近。
與郭高商議後,根據年齡和所學水平將學生分為三個等級,啟蒙的在廣業堂就讀;待文字暢通後可入崇志堂;等到經史兼通、學業有成則升入修道堂。
因為就學的孩童年紀多在十歲左右,尚需照料,不少人便在襄陽購宅,讓妻子前來照看,陰績妻鄧氏帶著兩個女兒隨子來到襄陽安家,所以陰績從長安迴轉,到陰家莊看過祖父後便來了襄陽與家人團聚。
陰績來到襄陽後,帶著妻兒前往百丈山探望妹妹,鄧氏小時見過陰慧珍,見面之後驚詫不已,這才知道陰慧珍並未身死,而是被楊安玄藏在此處,並生下兩子。
陰慧珍詐死之後,不便在人前露面,百丈山居民不知其身份,她能在村中尋常活動、帶著兒女逛逛集市。楊安玄在襄陽會隔三岔五前來,她亦能出外探看楊湫,比起在宮中和陰家莊方便了許多。
只是楊毅漸大,總將他拘在百丈村中無益他的未來,所以楊安玄對她說讓楊毅前往學庠與眾孩童一起就讀,陰慧珍十分高興。
楊毅見來了個年紀相仿的表弟陰宏,舅舅陰績告訴他表弟以後會同他一起一起讀書、玩耍,表兄陰博也會來,楊毅開心地將自己的玩具拿出來與陰宏一起分享。
看著開心玩耍的外甥,陰績想起被封為世子的楊愔來,毅兒連庶子的名份都沒有,何其不公。
鄧氏從震驚中緩了過來,殷勤地拉著陰慧珍說著話,她從父親嘴中聽過“貴不可言”的傳說,私心裡亦有過嫉妒,此時都化成對“貴不可言”四個字的期盼。
陰慧珍看到二哥眼中閃過的痛惜,立時明白了他的心思,溫婉地笑道:“二哥,前些日子奴與湫兒妹子到檀溪寺聽道融大師講經,大師說起人生有苦、放下得脫,奴有今日已屬萬幸,何敢多求折福。”
院中,楊毅和陰宏兩人拿了木劍,似模似樣地在比武,陰敦想起先祖陰麗華來,或許妹子今日與先祖有幾分相似,將來的事誰能料得定。
大哥給自己的私信中說過“靜觀”二字,陰績沉聲道:“妹子放心,陰家會護好楊毅。鄧氏住在襄陽,愚有些不放心,索性讓她與你作伴,一起住進百丈村來,宏兒和毅兒也好一起上學,做個伴。”
陰慧珍看著歡天喜地的兒子,道:“多謝二哥。”
…………
八月初,司馬休之接任荊州刺史,寫信給楊安玄致謝,表達親近、結盟之意,荊襄之間的商隊絡繹不絕,雍州的糧食源源不斷地運往江陵,換取生漆、皮毛、木材、丹砂、絲線、茶葉等物。
八月二十七日,楊安玄命陰績率五千兵馬、錢磊領四千水師,乘二百八十艘戰艦前往江州城增援毛修之。
船艦順漢江而下,過夏口,驚動夏口守將虞丘進。虞丘進年過五旬,曾隨謝玄參加過淝水之戰,功封關內侯,後追隨劉裕戰孫恩、逐桓玄、滅南燕,功封龍驤將軍,龍川縣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