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四面皆敵(第2/2頁)
章節報錯
楊安玄提筆接著補充道:“長孫嵩多半會渡河試探,只要慧龍能堅守月餘,魏軍多半要引軍別向,屆時兗州之圍可解。”送往兗州的書信剛送出,朝廷兵馬奪取江陵的訊息便送至,得知劉裕駐軍在江陵,積極調運糧草輜重,楊安玄心中一沉,劉毅居然這麼快就滅亡了。
平滅劉毅後,朝廷大軍沒有返師,不用問下一步不是打算伐譙蜀就是進攻襄陽,楊安玄猜測劉裕進攻襄陽的可能性極大。
襄陽城留守的精銳不足萬人,加上雍州各郡郡軍以及屯軍也不過四萬人左右,戰力弱於朝廷兵馬。
劉裕可能水陸並進,陸路出江陵過當陽攻打那口城,水路從夏口逆漢水而上,可以直取襄陽城,水師被自己調往黃河伐秦,剩下的船艦無力阻擋朝廷水師進攻。
當初發動攻秦時,本以為年底前能結束戰事,看來自己有些眼高手低了,秦軍的抵禦十分頑強,即便有火藥相助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奪取長安。
五路攻秦,自己受阻於藍田,王鎮惡進軍鄭縣,劉衷率水師激戰於涇上,離長安城都尚有一步之遙;楊思平出子午峪受阻於安康城,秦恢武將軍姚難固守城池不戰;孟龍符過儻洛道,破姚諶於周至城,西秦乞伏熾磐率軍救援秦軍,攻勢陷入僵局。
眼見離成功並不遠,可是北魏駐馬野王城,劉裕屯軍在江陵,虎視眈眈前來攪局,若是南北一同發動攻擊,自己屆時只能從秦國撤軍了。
楊安玄擲筆於案,心中憤懣,自己耗費無數心血和財力,絕不能功虧一簣,不破長安誓不回師。
手撫眉頭,楊安玄細思,北魏南下多為搶掠,只要洛陽、滎陽等重鎮不失,便有些損失也能承受,至多等平滅後秦之後,自己再尋機討回。
朝廷兵馬才是心腹大患,劉裕有篡晉之心,如今劉毅已平,只剩下自己攔在他身前,雍兗兵馬遠征後秦,內部空虛,以劉裕的眼光怎可能錯失良機。
江陵初定,人心尚不穩,劉毅又將城內儲存的糧草、輜重燒得一乾二淨,劉裕即使要興軍北上也要先行儲備好糧餉,要一個月的時間,差不多也能安撫好荊州人心。
自己若能在一個月的時間攻破長安,劉裕必不敢輕舉妄動,多半順勢伐蜀,若一個月後自己仍無法攻克長安,劉裕必取襄陽城。
黃富傳出情報,長安城內秦太子姚泓逐漸掌控了局面,將姚弼、姚愔等人及其黨羽囚禁,姚洸也退回鄭城,一場內亂被姚泓平息。
看來自己估計得沒錯,這位秦太子扮豬吃老虎,是個狠角色。自己要儘快發動攻勢,不然讓姚泓掌控了局面,攻秦會越發艱難。
姚弼離開藍田關,讓親信輔國將軍尹宏掌管兵馬,而姚泓借姚弼留在長安侍疾為由下令撫軍將軍姚贊接掌藍田兵權,雖然長安城內的爭鬥暫時落下帷幕,藍田軍中的爭奪卻剛剛開始,這給了自己可趁之機。
凡事豫則立,除了儘快發動攻勢奪取長安外,還要解決掉劉裕的威脅。
對於建康的局勢,楊安玄每五日會收到諜報,劉裕徵江陵,派諸葛長民監太尉留府事,以他掌管後方,又以丹揚尹劉穆之為建威將軍,名義上輔助諸葛長民,實際上暗中鉗制。
諸葛長民縱容兄弟多行不法,京中怨言沸騰,楊安玄估計諸葛長民心中不安,自己何妨添上一把火,鼓動諸葛長民做亂,看看劉裕是否還能安坐江陵。
藍田城,正如楊安玄所料,撫軍將軍姚贊前去接管兵權,遭到尹宏的堅決反對,城外將士多聽從姚弼的指揮,對太子的令諭不以為是。
姚贊無奈,只得帶了支援自己的兵馬進駐藍田城內,秦軍一分為二,城外大營原本三萬兵馬,被姚弼帶往京中五千,如今歸了東平公姚紹統領。
剩下的兩萬餘人,約有五千左右聽從太子令諭隨姚贊進了藍田城,而城前大營中只剩下不到兩萬人,聽從尹宏指揮。
二月十五日開始,晉軍開始大舉進攻,以戰車為屏障,徐徐推進,尹宏固守營寨不出。
工曹掾張綱將馬鈞改進的投石車重新研發了出來,這些天隨軍的工匠製造出八十架新型投石機。
改進的投石車主體是一個豎直繞軸轉動的大木輪,木輪邊緣用繩拴上數十塊石頭,以機械帶動木輪旋轉,懸石隨之而轉;等轉速足夠,斬斷繩索,石塊投出,連綿不斷。
新制的八十輛投石車並排而立,飛石真正如雨,射向三四百步外的秦軍營寨。
砸得營寨柵欄木屑崩飛、箭樓倒塌、帳篷砸毀,秦軍將士狼突豕奔,紛紛往後躲避飛石。
尹宏無奈,只得出動重騎、輕騎衝鋒,想要摧毀投石畫,結果被強弩、狼筅逼回,鬱悶不已。
苦思無計,只能將大半兵馬退進藍田城,將營寨移至藍田城後,暫避其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