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如日中天(第2/2頁)
章節報錯
退朝之後,劉穆之派人前往始興郡飛報正在巡視農桑吏治的劉裕,讓他速速回京主持大局。楊安玄立下滅秦大功,原本平靜的朝堂肯定要掀起波瀾,有人會藉機生事。
劉穆之想鎮之以靜,可是滅秦這樣的大事怎麼瞞得過人,散朝不到一個時辰,整個官場都被這個訊息震驚了。到了晚間,訊息傳到民間,建康城一片歡騰。
秦淮河,畫舫穿梭,杯觥交錯,嬌聲笑語,歌舞昇平。
“齊由,弘農公平滅大秦,立下不世之功,朝廷定會大加封賞,齊由為弘農公親信,朝廷亦會有所擢升。”駕部曹郎陶平不無羨慕地道。
屯田丞甘越點頭道:“不錯,去年弘農公上疏說要對抗秦軍入侵,僕還在擔心弘農公不是秦軍對手,哪料弘農公將大秦都滅了,僕真是杞人憂天。”
座中眾人紛紛開口附和,舉杯向已是琅琊王府內史的曾安敬酒,想從他嘴中探聽些內幕,然後向同僚、親戚炫耀,以示自己與弘農公關係密切。
在京中已有三年多,曾安依舊孑然一身,沒有娶妻生子,卻時常流連於風月場所,秦淮河上畫舫、妓樓的女娘都知道這位風流倜儻的曾內史。
向曾安提親的人從不起眼的小家族逐漸提升到次等門第,便是陶平、甘越也向曾安表示過聯姻之意,只是曾安清楚,自己替主公坐鎮京城,雖然是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卻說不定早入了劉穆之的眼。主公留給自己在小長乾的那處住宅,旁邊的鄰居都已變換,楊大叔暗中叮囑自己,那些人多半是太尉府的暗探。
身處虎穴,若是成家生子,反倒多了羈絆,自己才過而立之年,完全可以等主公問鼎天下後再成家立業。身旁妓娘嬌倚在懷中,有暗香盈鼻,曾安有些恍神,主公平滅大秦,威震天下,離自己成家立業之日又近了一步。
腦中閃過孔苗的倩影,曾安微笑地搖搖頭,舉杯與眾人一飲而盡,今日有喜,當謀一醉。
昌平巷陰府,安思堂。祠部尚書陰友齊與親家散騎常侍溫和之在弈棋。
一旁泥爐上的陶壺水聲初沸,陰友齊提壺往茶壺中注水,頓時茶香隨著水霧彌散開來。
溫和之抽了抽鼻子,道:“陰兄,你這茶葉比給愚的要香,是不是把好茶都藏起來了。”
陰友齊不理溫和之的調侃,放下陶壺提茶壺沏茶,道:“閒飲兩盞就不講究了,溫兄請。”
淡青色的茶水在白瓷杯中清洌悅目,溫和之持盞在鼻下深嗅一口,輕呷了一口,笑道:“弘農公在《小窗幽句》中稱‘飲好茶,人有輕逸欲飛之感’,誠不欺我也。”
陰友齊喝了口茶,在棋枰上放下一子,淡然道:“弘農公此次平滅秦國,奪回長安,功勞甚大,不知朝廷會作何獎賞?”
溫和之冷笑道:“現在朝堂被劉太尉一黨把持,劉太尉不歸,朝廷不可能做任何決定。”
“滅秦之功勝過滅燕之功,溫兄以為弘農公有無可能壓過豫章公一頭?”陰友齊笑吟吟地問道。
溫和之慢慢地飲著茶,思索片刻道:“難。劉太尉已經牢牢把控住朝堂,琅琊王居大司馬、司徒虛有其名,劉太尉兼任錄尚書事、揚州刺史;尚書左僕射自郗恢告老後空懸,右僕射劉柳聽命於劉太尉;丹陽尹劉穆之、中書令袁湛、侍中褚秀之,六部尚書除了兵部董尚書和陰兄外都是劉太尉的親信。”
“以前朝堂之上是天子與世家共治之,如今宗室人才凋零,王家王弘、王誕;謝家謝瞻、謝晦等人都黨附劉太尉,朝堂之上已無我等說話之地。”溫和之將茶水一飲而盡。
陰友齊替溫和之將空杯斟上,道:“事在人為,總要有人在朝堂上替弘農公說幾句,愚打算朝議時向琅琊王奏請加封楊安玄為一字公。”
弘農公是二個字,若是封一字公便是分疆裂土的諸侯一般。溫和之知道陰家與楊家關係密切,自己女婿陰敦更是與楊安玄是結拜兄弟,若是楊安玄能更進一步,陰敦亦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抬頭看了一眼陰友齊,陰友齊拈著鬍鬚注視著棋枰,像在思索下一步該如何走。
溫和之無聲地笑笑,自己這位親家老謀深算,送女兒入宮為太子側妃,一路升遷;天子和琅琊王被桓玄貶往尋陽,他緊隨左右,等到天子歸京便成為了六部尚書;此次楊安玄立下大功他力主加封楊安玄為一字公,不用問是把賭注押在了楊安玄身上。
雍兗兵馬能平滅秦國,足見楊安玄實力雄厚,想起劉裕伐燕國、滅盧循、平江陵,戰功赫赫,不在楊安玄之下。這兩人將來相爭,不知誰勝誰負?
無論誰勝誰負司馬氏的江山都恐不保,門閥與天子共治天下的局面不復存在,溫和之變得意興闌珊起來,伸手拂亂棋局,道:“愚今日有些頭痛,就讓陰兄一局,下次再來討教。”
陰友齊看著溫和之的牛車緩緩駛離府門,嘴角露出笑意,太原溫家是上品門閥,不會輕易選邊站。以前劉太尉一手遮天,逼得世家門閥只能選他,如今安玄滅秦國,與劉裕分庭抗禮,這些門閥士族該兩邊下注了。
轉身回府,陰友齊腳步輕鬆,陰家早就下注了楊家,自己的兩個兒子都在楊安玄麾下任太守,特別是女兒為楊安玄生下兩個兒子,陰家與楊安玄密不可分。
溫和之言語中試探自己,想讓敦兒藉助楊安玄遷升,陰友齊笑著捋須,自己何用相爭,楊安玄若能問鼎天下,陰家便能成為王、謝那樣的頂級門閥,敦兒又豈會止步於區區刺史之職。
陰友齊大步朝書房走去,他準備上疏天子為楊安玄討封,等楊安玄成為一字公,自己便能夠功成身退,迴歸新野坐等其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