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謀取廣漢(第2/2頁)
章節報錯
“愚準備兵分兩路,一路由龍驤將軍毛脩之率武陵太守馮遷、振武將軍張季仁等人,領五千兵馬沿西南攻打江陽郡,奪取江陽後轉而北上犍為郡,由南一路攻打南安、武陽至成都府。此路可為疑兵,沿路大張旗鼓,吸引蜀中兵力。”
劉敬宣掃視了眾人一眼,道:“愚親率主力北上墊江,逆涪水而上攻打遂寧、廣漢,佔領廣漢兵發三臺前往梓潼郡的涪縣,屆時梁州楊刺史會命軍南下,合圍涪縣。”
孟龍符暗中點點頭,劉敬宣的作戰路線圖與楊安玄設想相差無幾,不過劉敬宣最終目的是成都府,而楊安玄則命他們取梓潼、廣漢兩郡即可。
成都府四面環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嶇,地勢極為險要,譙縱在蜀國深得人心,若是晉軍兵臨城下,定然會讓蜀人據險堅守。
若是梁州及時補給糧草等物,晉軍或有成功之機,但楊安玄視益州為囊中物,將來免不了與劉裕一戰,怎會讓劉敬宣佔據腋下重城。
“佔據以涪縣後,以此為基,奪取綿竹關、雒縣,攻擊成都府”,劉敬宣目光灼灼地掃視眾人,道:“建武將軍朱林、奮武將軍原導之、蕩虜將軍沈慶之隨愚出征。”
孟龍符得楊安玄暗中交代,趁機奪取廣漢郡,正好藉助朝廷兵馬之威,出聲道:“蕩虜將軍沈慶之熟知廣漢地形,可命其率本部兵馬為先鋒,先行奪取遂寧城。”
劉敬宣自然求之不得,笑道:“有勞沈將軍。”
…………
蜀,梁州刺史譙道福駐守廣漢郡,得知晉軍已至江州城,傳令各城嚴守關卡,固守險要不許出戰。
遂寧,原名德陽,桓溫平蜀後,取“息亂安寧”之意,改德陽為遂寧。遂寧城位於墊江上游,扼守著巴郡入廣漢的道路,守將蹇亮命人嚴防道路關卡,並在涪水兩岸夯土為臺,上設弩車扼守河道。
遂寧城防備森嚴,山路崎嶇難行,依險設卡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由墊江前往遂寧的陸路有五處關卡。相對而言由水路進攻更為順暢,年初雍州派水軍千人入江州,百艘戰艦就停靠在墊江城碼頭。
蹇亮亦知晉軍從水路進攻的可能性更大,沿岸設土臺扼守河道,若是強攻,兵馬折損過大,所以沈慶之沒有急著出兵。
站在輿圖前已近半個時辰,這張輿圖是前幾日剛從襄陽送來的新版,上面標註著山川道路、河道支流,比起朝廷的輿圖清晰了許多。這幅圖是入蜀的僧道查探建寺、立觀之所時隨行的暗衛所繪。
從墊江前往遂寧最主要的通路是涪江,此次劉敬宣入梁帶來了八百艘戰船,兵分兩路亦是乘舟沿水路進發。
遂寧城在涪江南岸,蜀軍的防禦重點也在南面,沈慶之的目光投向涪江北面的山林,林深樹密易於隱藏,山林中的蠻人部落可供伏兵補給。
大堂外兵丁入內稟報,“建武將軍朱林前來。”劉敬宣雖然同意讓沈慶之為先鋒,但同時派建武將軍朱林率千人相助。
朱林是北府將領,與劉裕是舊識,劉裕討孫恩時曾任劉裕副將。劉裕京口舉兵,朱林隨劉裕出戰,功封建武將軍。此次劉敬宣伐蜀,劉裕為他配備了強兵猛將,朱林隨之出征。
沈慶之示意將輿圖收起,自己出大堂相迎,剛至門邊,朱林已經大踏步而來。
“沈將軍,愚至墊江已有兩日,不知沈將軍何時出征?”朱林略帶不滿地催促道。
在他看來,沈慶之年方弱冠打過幾場仗,分明是楊安玄為妹夫謀取戰功。軍中多有權貴想方設法為子侄謀取功勞,朱林已是見怪不怪,不過沈慶之遲遲不肯出兵,延誤戰機他不能不問。
沈慶之將朱林讓進大堂,指著另一張朝廷繪製的輿圖道:“朱將軍,據斥候稟報,遂寧城戒備森嚴,硬行進軍折損太大。”
朱林冷聲道:“行軍打仗哪能不傷亡將士,沈將軍若有顧慮,愚便率軍先行。”
沈慶之聽了朱林話中輕蔑之意,沉聲道:“僕並非懼戰,而是想用巧計奪取遂寧城。”
指著輿圖,沈慶之道:“朱將軍請看,蹇亮在這幾處設卡防守,水路兩岸也架設了弩車。不過,這些防禦皆在涪水左側。”
朱林站在輿圖前,捋著鬍鬚道:“沈將軍是想潛到涪水右側,繞道遂寧之後。”
沈慶之點頭道:“不錯,請朱將軍誘敵,若蹇亮膽敢出擊,愚便趁機奪取遂寧城。”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