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選賢舉能(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裕默然不語。
劉穆之言語激昂地道:“當初京口舉兵,主公與劉毅、孟昶等人共同舉事,謀取富貴,眾人推舉主公為盟主,但平亂之功相同,朝廷賞功主公你和劉毅、何無忌、楊安玄等人都是郡公。這些人都不會甘心屈於主公之下,將來必定要互相爭奪,主公若想退讓,能退讓到何處去?莫非要奉他們為主不成?”
劉裕重重地一拍案几,大聲道:“絕不可能。”
“揚州乃朝廷的根本,絕不能授予他人,主公今日若不抓住機會,以後再想爭奪此位恐怕就難了。”劉穆之朗聲道:“主公若意在天下,又何懼區區人言。”
劉裕意動,劉穆之趁熱打鐵道:“即使主公謙讓,朝廷對主公的猜忌可會減少幾分,將來劉毅、楊安玄針對主公可會心慈手軟?”
劉裕拍案而起,道:“道和,愚意已決,前往京城任揚州刺史。”
劉穆之見說動劉裕,笑著在一旁坐下,道:“朝廷派皮沈來遊說主公,主公不妨告訴他,揚州是國之根本,刺史一職位高權重,此事事體重大,無法在京口遙相討論,主公決定親自前往建康,親自向天子陳述意見。”
劉裕顧盼自雄,笑道:“愚若站在朝堂之上,謝混、郗恢之流安敢作聲,琅琊王只好將揚州刺史授任於愚了。”
襄陽,楊安玄收到建康飛報的訊息劉裕進京。拿著諜報,楊安玄嘆道:“京城落入劉裕掌控矣。”
王鎮惡無奈地道:“主公遠在襄陽,若是近在歷陽倒可與劉裕相爭。”
楊安玄將諜報收好,道:“劉裕逐走桓玄,重興晉室,手握北府雄軍,威望太大,劉毅與京中門閥交好亦只能暗中對付,無法阻其進京,愚更是鞭長莫及。”
王鎮惡笑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襄陽離京城雖遠,但卻可坐觀風雲,一旦天下有變,我雍州雄軍當隨主公逐鹿四方,誰能相爭!”
楊安玄感覺到王鎮惡身上散發出的自信和豪氣,這種自信不僅出現在王鎮惡身上,也出現在雍州官吏和百姓身上,這正是楊安玄竭力想要得到的凝聚力,與揚州刺史相比,楊安玄更欣喜得到雍州上下的認同。
王鎮惡道:“劉裕進京,朝廷必定讓其主政,此事無法更改。不過,主公亦不能坐視,何不與豫州劉刺史聯手,謀取朝中其他位置。”
楊安玄點點頭,王謐之死必然會讓朝堂重新洗牌,理了理朝堂的職位,三公太尉、司徒、司空,除了琅琊王便連劉裕現在也沒有機會;大司馬、大將軍也不會輕授;開府儀同三司此次劉裕很可能機會,自己若是能平滅南燕或者譙蜀估計也有資格。
驃騎、車騎、衛將軍、以及四徵四鎮等將軍吸引力不大,楊安玄已是右將軍,位在左將軍劉毅之後,至於劉裕已是車騎將軍,領先兩人一步。
文職大員有錄尚書事,此職原也是王謐的任,估計此次劉裕進京會佔據這個位置,尚書左僕射孔安國,中書令謝混,丹陽尹孟昶,侍中孔靖、袁恪之以及六部尚書。
王鎮惡將這些官位寫在紙上,道:“愚估計劉裕會任車騎將軍、錄尚書事、揚州刺史等職,其擔任的徐、青刺史很可能會讓於他人。”
楊安玄道:“徐、青刺史駐守京口,這是劉裕的根基所在,定會讓其黨羽擔任。劉道憐、孟懷玉、諸葛長民、檀家兄弟皆有可能。”
“此次劉裕執掌朝堂,定然要對主公和劉毅等人做出讓步,主公和劉豫州的將軍之位會往前移。”王鎮惡道。
楊安玄不以為然地道:“此許虛名,不用在意。倒是朝廷為平衡關係,極可能讓中書令謝混擔任將軍之職,很可能是領軍將軍,守護皇城安全。”
王鎮惡點指著六位尚書道:“五位尚書中郗公所任吏部尚書最為關鍵,郗公與主公關係密切天下人皆知,劉裕掌政之後必然會換動郗公。”
楊安玄嘆了口氣,道:“不錯,此次郗公要受愚所累了。”
王鎮惡道:“朝堂大員的位置有限,愚倒是覺得主公把曾安派到京城,拉攏聯結小官吏的做法妙不可言。”
楊安玄得意地一笑,道:“朝中諸公多是尸位素餐,事務多由這些小官吏處理,這些人若能為我所用,便是朝堂上諸公皆為劉裕所用亦是空殼。”
半個月後,楊安玄收到京中資訊,朝廷任命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兼任徐、青刺史。
劉裕上疏辭讓徐、青刺史,朝廷將青州刺史授劉道憐,駐廣陵城;徐州刺史授諸葛長民為徐州刺史,駐京口。
五部尚書有所變動,丹陽尹孟昶兼任吏部尚書;原吏部尚書郗恢遷尚書右僕射;兵部尚書董懷不變,左民尚書袁湛兼任侍中;度支尚書陰友齊遷任祠部尚書;與原祠部尚書吳隱之對調。朝中重要位置多被劉裕掌控。33
為了安撫劉毅和楊安玄,豫州刺史劉毅進衛將軍,雍、兗刺史楊安玄進前將軍。
諜報的最後是武陵王司馬遵正月二十五日逝,年僅三十五歲,追贈太傅,諡號忠敬。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