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火藥反應會產生熱量升溫而產生爆炸,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是作為爆竹、煙花使用。楊安玄與秦、魏交戰時就曾考慮過,利用黑火藥產生的爆炸和煙霧來對抗胡人的戰馬,戰馬未曾經訓練,受到異響和濃煙的驚嚇定然驚跑,創造出戰機。

其次,黑火藥易燃,可以作為縱火之用,製作出火箭、火球之類的火藥武器應該不難,還可以用來開山、伐木、挖礦,甚至可以進一步製出裝有鐵片的火藥包,用於克敵另有妙用。

不過,楊安玄除了記得黑火藥的配比之外,對火藥武器的製法並不知曉。楊安玄暗自唉嘆,早知道能穿越就該把曾公亮所著的《武經總要》背熟,那裡面記錄了三種火藥配方及多種火藥武器,並配有插圖,是最早的熱兵器製作工藝流程記載。

天下能工巧匠不少,自己提出設想之後,具體的研發工作交給這些工匠即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有過應浩的教訓,楊安玄絕不會把黑火藥技術洩露出去,此事要有王鎮惡等人妥善商議後再實施。

四大發明,紙、火藥、印刷術和指南針,楊安玄得意地一笑,雲節紙讓紙張的質量得到了提升,火藥也將在不久的將來現世,印刷術自然也逃不過自己的“毒手”。

楊安玄在東林寺時因佛經想到雕版印刷術,這門技術的推廣將大大地提高文化的傳播速度,對儒學的推廣意義重大,讓普通百姓有機會接觸到書籍從而改變命運,最終改變整個國家、時代的命運。

楊安玄能夠想象出自家老丈人得知自己的想法後會怎樣的欣喜若狂,這門必將留名青史的技術就交給大舅兄孔鮮去實施吧,孔鮮定然會竭盡全力。

士農工商,國之四民,楊安玄都十分重視,他深知要維繫天下平穩發展,缺了誰都不行,這些年他一直致力於做出改變。

士代表著執政者,在這個知識被少數人掌握的年代,士人無疑掌握著國家發展的方向,在東晉門閥政治和九品中正選士制度,讓普通人難有入仕的機會。

推行儒教,廣建學庠,讓普通人有機會識字,這是楊安玄的百年樹人大計,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註定絕大多數人不可能入仕,但識字也能夠改變他們的命運,也終將決定一個國家的長遠。

透過推廣儒教,楊安玄已經讓不少寒士踏入仕途,成為下層的官吏,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寒士會形成階層,從而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楊安玄不是沒有想過以科舉制替代九品中正制,但他現在只是雍兗刺史,影響力不出四州之地,真要改變取仕的途徑定會遭受門閥的強烈反對。這種改變只能潛移默化,否則很容易自毀根基。

士農工商四民之中,農人所佔的比重最大。民以食為天,農民保障了食物供給,成為國家的基礎,這個規律便是千年以後也不會改變。

在現有的條件下,農人的生活太苦,一家辛勤勞作混不到衣食無憂,楊安玄致力於改變耕作的方式,提升耕作的質量,已初見成效。

讓農人子弟進入學庠,是楊安玄的又一重要舉措,只有改變人數最多的人命運才會真正改變國家的命運。

征戰天下,離不開將士沙場搏殺,而軍中健兒多來自田間農夫,要讓這些將士為自己征戰,自己絕不能虧待他們。

雍州軍功制度不論出身,凡立功者皆授勳,勳不為官,但享有相應官俸;其次根據戰功高低授田;三則可以根據勳功降階入仕為官。

軍功制度讓雍州將士不懼於戰,讓普通百姓以入伍為榮,接下來楊安玄想進一步完善撫卹、退伍等制度,讓農這個階層亦有上升的渠道。

工為匠人,被視為賤業,楊安玄深知工能興國的道理。在汝南時楊安玄資助陶勝開辦醫館,讓工匠合力打造楊家犁,在棠溪為鍛鐵的工匠安排好生活,在水師重用工匠造船,想借助提升工匠的地位。

然而世俗的觀念短時間內難以改變,楊安玄準備換個角度來解決問題,這次雕版印刷或許是個機會。雕版印書是文事,但製造雕版等工藝卻離不開匠人,若能透過士人參與其中,或許能改變世人對工匠的看法,此事等向孔家父子提過後再來細想。

商為四民之末,重農抑商是統治階級慣常的手法。其實孔夫子並不輕商,子貢就是商人。當今門閥世家表面上對商人不屑一顧,其實自家便有商隊為家族販運賺取財物,有的商賈託庇在士族門下,各取所需。

楊安玄深知商能帶來經濟流通和財富,離開經濟基礎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空中樓閣,在襄陽設立西市,廣招天下客商,楊安玄向天下商人傳達出他重商的理念,也得到了巨大的回報。

還有文化的輸出,楊安玄腦中念頭閃爍,卻敵不過倦意上湧,打了個哈欠回屋睡下。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