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了斷因果(第2/2頁)
章節報錯
前往大殿,支妙音站在殿階前,等楊安玄走近合十輕聲道:「貧僧見過楊居士。十年不見,楊居士名揚天下,佛主護佑。」
十年光陰在支妙音臉上並未留下多少痕跡,支妙音側身相請,讓楊安玄入殿拜佛。
禮佛畢,支妙音請楊安玄到僧寮飲茶。僧寮的佈設並無變化,室內淡淡的幽香盈鼻,讓人神清氣爽。
支妙音不緊不慢地砌著茶,輕聲道:「這是慧遠師兄從廬山送來的五淨心茶,貧僧喜歡在寮中品茗讀經,楊居士所贈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字字珠璣,貧僧每誦皆有所得。」
楊安玄端起茶在鼻下嗅著清香,道:「此經乃佛祖夢授,愚來建康之前到東林寺拜見吾師,吾師稱常誦此經可得清靜,諸佛護佑。」
支妙音合十低眉,唸了聲「善哉善哉」。
僧寮內寂然無聲,香菸嫋嫋,牆上顧愷之所繪的佛像慈眉善目地看著蒲團上靜坐飲茶的兩人。
一盞茶飲盡,支妙音提壺續水,不徐不疾地道:「楊居士,明心回來說起襄陽***盛況,秦、魏兩國皆派高僧前去,襄陽已成為佛門興盛之地。」
楊安玄揣摩著支妙音話中之意,應道:「比起京城,襄陽無不能及。」
支妙音輕輕放下提壺,輕語道:「道安大師駐錫襄陽弘法,檀溪寺成為佛門聖地。貧僧幼學佛法,對檀溪寺慕名久矣,曾有意雲遊前往,但因戰亂不能成行。」
楊安玄笑著相邀道:「眼下太平盛世,妙音大師若想前去襄陽,愚可命人護送。」
支妙音微笑道:「此事不急,今日請楊居士來是有位故人想見居士。」
楊安玄在怡秋樓為杏娘寫詞,為國子監同窗奔走謀官,被人詬病的同時亦有人贊其不忘貧賤之交,為人仗義。」
「去請明淨前來。」支妙音吩咐侍立在僧寮外的明心。楊安玄詫異,這位明淨是誰,自己哪有舊識在簡靜寺出家。
功夫不大,一名尼僧進來,對支妙音施禮道:「明淨見過師傅。」
楊安玄抬頭打量這名尼僧,雖然剃度著光頭卻難掩千嬌百媚之色,楊安玄一眼就認出是王廞之女貞烈將軍王異。
自己俘獲王異之後將她交於王恭,王恭將她送到建康,被關入廷尉,後來被送入司馬元顯府中。
司馬元顯迷戀她的姿色,對王異十分寵愛,王異為司馬元顯誕下
一子司馬法興。
桓玄攻佔建康,將司馬元顯及其六個兒子一同斬殺,司馬法興為司馬元顯第五子,年方三歲。
王異見楊安玄看她,合十禮道:「貧僧見過楊郡公。」
支妙音輕嘆道:「司馬太尉(1身死之後,明淨看破紅塵,拜貧僧為師,在簡靜寺出家。」
楊安玄起身還禮,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麼,只道:「見過明淨師傅。」
支妙音道:「此次請楊居士前來,是想請楊居士把明淨帶去襄陽。」
楊安玄頭痛無比,說起來自己與王異是仇人,再說此女是紅顏禍水,自己可不想沾染。
王異見楊安玄面現難色,悲聲道:「貧僧是不祥之人,喪父喪兄,為求活命成為侍姬,哪料夫主身亡便連三歲的孩兒也命喪九泉。貧僧心如死灰遁入空門,只願青燈古佛為逝者祈福,往生西天極樂。」
說罷,王異涕淚如雨,哽不成聲。美人落淚,有如雨打梨花,難免讓人生出惻隱之心,說起來王異今天的結果與楊安玄有很大的因果。
支妙音嘆道:「明淨入我佛門,一心只想清修,但京中浮浪子弟時常前來滋擾。」楊安玄看了一眼王異,雖是粗布僧裝,難掩國色天香,免不了招蜂引蝶。
支妙音眼中閃過慍色,想當年她權傾朝野,交往的是天子、會稽王這樣的人物,那些浮浪子弟焉敢來簡靜寺放肆。隨著會稽王身死,簡靜寺在京中地位一落千丈,區區濟陰卞家子也敢欺上門來。
年前益陽侯卞誕次子卞垂來簡靜寺燒香,得見明淨驚為天人,一心想迎回府中做侍姬,支妙音婉言相拒,不料卞垂時常前來糾纏,令人煩不勝煩。
支妙音惱怒自家今非昔比,楊安玄的到來讓她動念前往襄陽,於是借王異之事試探楊安玄是否願意幫忙。支妙音看得很清楚,當今天下能稱雄的無非是劉裕和楊安玄,楊安玄被世人稱為佛子轉世,若能早一步託弊於楊安玄翼下,說不定孝武帝時的風光能重現。
聽完支妙音講述經過,楊安玄沉吟片刻道:「明淨師傅與愚有因果,愚可以相助送她出京了卻這段因果。天地廣闊,何處不可安身,至於襄陽便罷了。」
支妙音還想再說,王異已經拜倒道謝:「多謝弘農公。」
「注(1:晉安帝復位,追贈司馬元顯為太尉,諡號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