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三分之一。」袁河道。

楊安玄想了想,道:「既如此,拍寶會前不要再出售土地,你讓人在空地上搭起些草棚,免費讓百姓入內售賣貨物,先增加人氣。即使以後也要留出一定的空地讓百姓擺攤經營,不許收取費用。」

袁河點頭應是。

王鎮惡笑道:「主公真是宅心仁厚,事事想著普通百姓。」

說話間來到食肆,一棟三層高的磚木樓分外醒目,丈許的紅帛上繡著斗大的「麵」字,是湫兒經營的麵館。

麵館門前圍著一堆人買包子,口碑已經創出,襄陽城不少人專程前來買包子、吃碗陽春麵,還有遠道而來的商賈、旅人慕名前來。

從麵館前經過,楊安玄看到門前木案上疊著高高的籠屜,幾名女子正拿包子收錢,忙得不亦樂乎,熱氣裹著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口生垂涎。

回到市令司大堂落坐,楊安玄道:「七月十二日舉辦拍寶會,七月十日前集市不再建造,清掃道路,擺放花卉迎接前來拍寶的客人。」

想到集市面積很大,需要專人打理環境、清掃垃圾,楊安玄吩咐道:「袁市令,集市需僱傭人手清掃,每坊暫定十人,月給粟米兩石。」

清掃坊市的活不重,老人也可以做,楊安玄想起前世那些掃地的老頭老太太來,覺得不妨留下些紀念,笑道:「那些清掃坊市的人手統稱為環衛工,僱傭些老弱之人,發放掃把簸箕等物,對了給這些環衛工統一發放黃色的葛布短衫,讓他們穿在最外面,醒目。」

袁河應是,月給兩石粟米,比得上商鋪中的夥計了,不知道楊刺史為何如此優待這些稱為環衛工的人,或許是憐老惜貧吧。

楊安玄對一旁的孟龍符道:「龍符、蒯恩,拍寶會要連開三日,你二人各率一千兵馬駐於集市之外,以防萬一。」

離拍寶會尚有六天,襄陽城內已經熙來攘往,客棧旅館生意興隆,漲價五成仍供不應求。

茶樓酒肆青樓賭坊也生意紅火,那些懷揣重金前來求寶計程車族、富豪、商賈出手大方

,帶動著襄陽城紅紅火火,熱鬧非常。

沈慶之隨著熱鬧的人流湧入城中,他沒想到襄陽比起京城還要熱鬧三分。

沈慶之是吳興武康人(2,今年十八歲,自幼習武,孫恩作亂,他與族人一起抵抗亂軍,保衛鄉里。孫恩敗亡之後,沈慶之便在家中耕田務農。

五月,沈慶之收到大哥沈敞之的來信,說在雍州刺史府中任曹佐,讓家人有困難可以前去找他。

沈慶之早就聽聞雍州刺史楊安玄英雄了得,兩敗秦軍,力挫魏師,前段時日又擊潰朝庭的征討大軍,世人把他當成謝玄之後的名將,與北府軍劉裕並稱「雙雄」。

得知楊安玄在襄陽大舉募軍,沈慶之向來以勇武自許,動念前往襄陽投軍,於是辭別家人帶著把佩劍跋山涉水前往襄陽。ap.

襄陽城中熱鬧非常,沈慶之東張西望邊看熱鬧邊打聽著前往州衙。到了州衙一打聽,大哥沈敞之居然調任南陽郡堵陽縣任縣令去了。

拍寶會舉辦在即,沈慶之少年心性,準備看過後再前去堵陽縣,沿街找尋客棧歇息,結果不是客滿就是價格貴得要命。

正好聽到一夥客商商量前往集市住下,集市空地很多,可以扎帳蓬,官府搭建的草棚也能安身。而且市兵已經入駐,不遠處就是軍營,不用擔心貨物的安全。

沈慶之便隨同前往,聽說食肆中的麵館已經開張,他準備去嚐嚐包子,吃碗麵。在吳興時便聽人說起過麵館的滋味,總算有機會親口嘗上一嘗。

如至客棧是襄陽城最好的旅店,位於城西位置,佔地十餘畝,周圍商鋪、酒樓林立。客棧中有個小湖,沿湖建有十餘棟小院,小院裝飾或華麗或幽雅,鬧中取靜,讓人感覺賓至如歸。

一分價錢一份貨,這些小院入住的價格可不低廉,拍寶會召開在即,更是漲至八百錢一夜,最好的聽風院更是千錢一日,住進了建康來的豪客。

桓寧是桓秘的庶子,桓秘與侄子桓熙、桓濟謀殺桓衝,事敗後被家族廢棄。桓寧算起來是桓玄的堂兄,桓家族人眾多,作為庶子桓寧並不為族人看中,更何況是桓秘所枝,入仕為官這種美事落不到他的身上。

成年以後,桓寧幫著族中打理產業。知道桓玄喜歡奇珍,桓寧想盡辦法蒐羅奉獻,逐漸討了桓玄的歡心,搜尋寶物的差使落到了他的身上。

楊安玄舉辦拍寶會,事先將要拍賣的寶物編撰成冊,廣為傳播。桓玄得到寶物名冊之後,感覺有不少寶物勢在必得,於是讓桓寧帶了千兩黃金前往襄陽購寶。

桓寧自覺受太尉所託,與天使無異,一路招搖北上,沿途官府高接遠迎,盛情款待,收授的禮物裝滿行囊。

身負桓玄所託,桓寧不敢怠慢,七月三日便來到了襄陽城。向刺史府投貼,楊安玄沒有理會他,桓寧暗自咬牙記恨,看來購寶的錢省不了。

住進如至客棧,這幾日遊山玩水,好吃的好玩的都到過一遍,桓寧決定前往集市轉轉,熟悉一下環境,順便看看有哪些人參加拍寶。

襄陽城內議論最多的便是即將召開的拍寶會,此次前來參加拍寶不光有世家門閥、富商豪客,連秦、魏、燕等胡國也有人前來,桓寧原本以為身帶千兩金,能夠將桓玄交待的寶物盡數買下,如今看來能購下一半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