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緊鑼密鼓(第2/2頁)
章節報錯
孔懿看罷楊安玄的來信,沉吟不語。
孔鮮事先已知楊安玄邀父親前往襄陽推廣儒學之事,力勸道:「孩兒在潁川任文學掾,府衙參照汝南做法,招募寒士為教師,給足錢糧,一年時間建學庠四十三處,招收學童近五百人。」
「這麼多?」孔懿看了一眼滿是驕傲的兒子,道:「看來楊刺史說推廣儒學並非虛言。」
「正是。如今楊安玄為雍州刺史,所轄十餘郡,若都能按汝南、潁川行事,不用五年,關中大地學庠遍佈,稚童無論貧富皆讀書,百姓識禮儀,儒學大興,此大同之境也。」孔鮮興奮地道。
孔懿猶豫片刻,道:「桓玄主政,勢必要對雍州興兵,兵火過處萬物俱焚,為父擔心徒勞無功。」
孔鮮感慨地道:「楊刺史在給孩兒的信中提到此事,說即便他兵敗身死,只要打好基礎,興辦學庠之政就不會因人亡政息,後續之人也會繼續施行。」
孔懿聞言動容,道:「楊安玄胸襟如此寬廣,為父自愧不如。為興儒業,為父又何懼戰火,待年後便起程前往襄陽。」
抬頭看了一眼孔鮮,孔懿臉上閃過一絲痛楚,道:「你去看看苗兒,她臥病在床。」
孔鮮一驚,他與六妹的關係十分親密,知道妹子此病多半是因楊安玄而起,腹中暗罵楊安玄害人不淺。
那日楊安玄寫給妹子的詩他讀過,事後品味自然知曉其中含義,父親讓他在許昌任文學掾,言語之中暗示他將楊安玄的訊息寫信回家。
可是沒多久楊安玄便奉旨奪取雍州,孔鮮只能將道聽途說的訊息寄回。
六月,孔苗行笄禮,宣告成年。春花將盡,卻沒有楊安玄的訊息。
楊安玄佔據雍州,傳言桓玄興軍討伐,孔苗心中不安,加上一年將盡,難覓楊安玄的音訊,又感風寒,孔苗病倒在床。
「父親,楊刺史有封書信託孩兒交給苗兒。」孔鮮稟道:「孩兒這就送去。」
孔懿「唔」了一聲,端起茶杯喝水,見孔鮮仍站立不動,怒道:「還不快去。」
孔苗的住處在後宅東側,成年之後孔鮮便不好進她的房間了。
顏氏在屋內照看女兒,聽到兒子在門外的聲音,掀起門簾低聲道:「小點聲,苗兒剛睡下。」
話音未落,屋內傳也孔苗有氣無力的聲音,「是大哥回來了嗎?」
「是我」,孔鮮大聲答應道:「愚奉楊刺史之命,前來請父親前往襄陽主持推廣儒教之事。」
「啊」,屋中傳出孔苗一聲驚喜的呼聲,屋內傳出孔鮮的妻子冉氏聲音,「苗兒快躺好,別再受了風寒。」
孔鮮忙向屋內高聲喊道:「苗兒,楊安玄一切都好,他還有封信託為兄捎給你。」
從懷中取出信,交給母親顏氏,顏氏拿著信輕嘆了口氣,道:「這封信再遲來數月,苗兒的性命是否還在都難說。」
片刻功夫,屋內傳出低低的抽泣聲。再等了片刻,冉氏從屋中出來,見到丈夫微笑道:「鮮郎,苗兒睡著了,總算睡得安穩了。」
晚間,一家人團坐,替孔鮮接風。
孔苗出來見禮,孔鮮看到了清減的妹子,瘦削的臉龐、尖尖的下巴,弱不經風的樣子,好在臉上泛著喜色,精神也還好。
等孔苗離開,顏氏道:「看了楊安玄寫的信,睡了一個多時辰,醒來吃了一碗粟米粥,總算緩過來了。」
孔懿氣呼呼地哼了一聲,終是心痛女兒,對孔鮮道:「楊安玄既有意結親,你身為兄長多用心些。」
孔鮮道:「大人放心,孩兒過幾天便動身前往襄陽,讓楊家派人登門提親。」
孔懿道:「為父等過完年正月動身,準備帶些弟子共襄盛事,你問問潁川的師兄弟們誰願意前往襄陽不妨隨你先行前去。」
顏氏接話道:「鮮兒,襄陽與曲阜相距甚遠,你把冉氏一同帶去,你們夫妻常年分別總不好。將來苗兒真要嫁去襄陽,她也有個孃家人說說話。」
孔懿點點頭,道:「八月孫無終據山陰與劉軌交戰,離曲阜不遠。為父聽聞劉軌、司馬休之等人逃奔慕容德,怕是要說慕容德南下報復,曲阜亦不安穩,你帶著冉氏離開也好。」
十一月六日,孔鮮在張鋒的護衛下離開曲阜取道潁川前往襄陽。
牛車內,冉氏含情脈脈地望著孔鮮,輕語道:「苗兒交給妾身一疊書信,讓鮮郎交於楊刺史。」
孔鮮看著裝在匣中的書信,有十六封之多,苦笑道:「苗兒對楊安玄用情至深,但願楊安玄不負此情。」
冉氏伸出手,輕輕地握住丈夫的手。孔鮮放下信,微笑地看著妻子,四目相對,柔情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