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爭分奪秒(第2/2頁)
章節報錯
何穆開口便道:「自古以來手握震***威,身立不賞之功,有誰得全性命。越之文種、秦之白起、漢之韓信,皆事明主,為之盡力,功成之日,都不免被誅殺。何況司馬元顯父子,愚昧兇殘,豈能得善終?」
劉牢之面沉似水,默不作聲。
何穆繼續道:「你現在是進退兩難,戰勝則傾宗,戰敗則覆族,該如何選擇?」
劉牢之變顏道:「按舅父所說,愚只有死路一條了。」
何穆笑道:「當今之計唯有投靠南郡公,方能長保富貴榮華。牢之你是大將之才,手握北府雄兵,南郡公將來主政還需你相扶持。你與南郡公並無宿怨,南郡公讓為舅轉告你,青袞刺史為你所設。」
劉牢之怦然心動,對何穆道:「阿舅且在愚軍中歇息,待愚與敬宣等人商議後才做決斷。」
送走何穆,劉牢之坐在帳中沉思良久,何穆的說辭切中自己的心思,桓玄的許諾比起司馬元顯更為可靠些,關鍵是軍中將軍會不會隨自己投靠桓玄?
建康,西明門,城門緊閉。
城頭的守軍看到數匹快馬急馳而來,忙鳴鏑喝道:「來騎止步,何事入城?」
張鋒抬起滿是灰塵的臉,望著城樓上的守軍道:「僕是潁川、滎陽楊太守的親隨,楊太守奉旨奪取雍州,特來報捷。」
守將馬宏聞訊趕來,城下三人六騎,他認出張鋒,下令開啟城門,放張鋒等人入城。
建康城內風雨飄搖,大街上三三兩兩的人群,在兵丁的引領下,張鋒直奔兵部,來之前楊安玄交待過他,務必將奏疏搶在桓玄之前奏於天子。
近兩千里路程,張鋒三人兼程急奔,日行三四百里,六日內趕到京城已是又困又乏,總算桓玄大軍仍未進京。
兵部,尚書董懷愁白了鬚髮。
恆玄率軍來襲,軍中兵馬、物資不足,便連軍糧都籌措不齊。劉牢之駐軍冽洲遲疑不前,主帥司馬元顯每日喝得醉熏熏,絕口不提出徵之事;豫州求救的文書如雪片般飛來,朝庭五軍守護建康猶嫌不足,哪有兵馬增援;徵募的數千新軍,連佇列都排不齊,去到戰場不過是送死。
正坐在官廨茫然無措,一名小吏奔了進來,高聲稟道:「啟稟董尚書,襄陽捷報,潁川、滎陽楊太守奉旨奪取雍州,除南陽宛城外雍州各城盡皆掌握。」
董懷接過奏疏一目三行看過,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道:「總算有了點好訊息,愚這就去稟明大將軍。」
桓玄駐軍姑孰,司馬元顯就搬到了西堂,美其名曰隨時處理朝政。
看到董懷的身影,司馬元顯眉頭先皺,這段時間董懷帶來的不是
告急就是要糧,沒有一點好訊息。
董懷快步趨前,揖禮道:「大將軍,楊安玄奪取襄陽,威懾江陵。」
司馬元顯愣了片刻,才醒悟過來,喜道:「快快將奏疏呈上。」
奏疏中楊安玄簡要地述說了二月二十日率軍西征,沿路各郡見到朝庭旨意盡皆相迎,唯輔國將軍、司馬刁暢及南陽太守嚴強據守抗拒朝庭兵馬……襄陽世家深明大義,開啟城門……為安定人心,率軍南下江陵,臣請朝庭授雍州刺史,劃滎陽、穎川、汝南、襄城四郡歸入雍州……
司馬元顯滿面笑容,起身道:「前往東堂,召聚眾臣,愚要告知他們桓玄後方不穩,本大將軍要率軍出征。」
兩刻鐘後,群臣齊聚,司馬元顯讓兵部侍郎荀奕大聲宣讀楊安玄的奏疏。得知楊安玄取雍州威脅江陵,朝臣們總算看到了一絲獲勝的可能,臉上泛起笑容。
祠部尚書郗恢出班道:「大將軍,楊安玄忠心報國,理當封賞,應答應他的請示,授其雍州刺史之職,讓楊安玄率軍南下,奪取江陵。」
此時司馬元顯如同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再不忌憚楊安玄的武勇,連聲道:「郗尚書言之有理,加封楊安玄為雍州刺史,督雍、梁、益、寧四州軍事,劃滎陽、穎川、汝南、襄城四郡歸入雍州。」
尚書左僕射何澄道:「楊安玄雖立大功,但年歲尚輕,不如暫授。梁、益、寧三州刺史皆是宿將,讓楊安玄督四州軍事似有不妥。」
梁州刺史郭銓依附桓玄,益州刺史毛璩、寧州刺史毛璠是兄弟,其父毛穆之隨桓溫平蜀,後為益州刺史,毛家在益州亦如桓家在荊州一般。
郗恢道:「國難當頭,若不重賞有功之臣,誰人為國效力。」
司馬元顯道:「郗尚書說得有理,桓玄自江陵起軍,梁、益、寧三州並未出兵牽制,有負朝庭所託。楊安玄雖然年少,但勇於王事,宜加獎擢。」
想起劉牢之駐軍冽洲,滯步不前,司馬元顯道:「除授楊安玄雍州刺史督四州軍事外,贈都鄉侯,任龍驤將軍。命其率軍攻取江陵,以解京城之危。」
一直以來,司馬元顯認為自己強過楊安玄,楊安玄能奪取雍州,司馬元顯認為自己亦能戰勝桓玄。
司馬元顯被楊安玄鼓舞得渾身發熱,起身宣佈道:「明日本大將軍要親率六軍出征,平定叛逆桓玄,還京城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