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佈局將來(第2/2頁)
章節報錯
話沒有挑明,楊安玄卻心滿意足地笑道:「楊某將來若有寸進,必不忘應公相助之恩。」
應奕重重地嚥了口唾沫,他隱約地感覺到父親將家族的命運賭押在了楊安玄身上。……
就在楊安玄與應旭商議之時,孫恩再度捲土重來。
孫恩退守海島,帶去了近十萬部眾,海島沒有出產,帶去的糧食很快消耗殆盡,要想活命,唯有登陸重新搶掠。
謝琰坐鎮會稽郡山陰城,麾下曾勸他採用招降政策,瓦解孫恩的隊伍。
可是謝琰自視極高,加上孫恩為亂時殺了不少謝家人,謝琰對孫恩為首的亂民恨之入骨,道:「苻堅百萬,尚送死淮南,況孫恩奔衄歸海,何能復出!若其復至,正是天不養國賊,令速就戮耳。」
四月十二日,孫恩於浹口登陸,逆甬江西上,有意避開坐鎮會稽的北府軍主力。
謝琰準備不足,孫恩攻城掠地進行得很順利,先後佔領浹口、餘姚,到達上虞,然後移師上虞北部的邢浦。
孫恩屯軍邢浦,做兩手準備,一是搶掠糧食物資,二是若北府軍前來,戰事不利好出海逃走。
得知孫恩打到了邢浦,謝琰才漫不輕心地派參軍劉宣之統軍攻打孫恩,孫恩不敵,敗過出海。
可是孫恩並沒有逃回海島,而是帶著船隊遊弋於江口一帶,尋機繼續登陸的機會。
謝琰於是將北府軍佈防于山陰以北的沿海一帶,結果被孫恩找到機會,於邢浦一線擊敗上黨太守張虔碩,突破北府軍的防線,再度立足於邢浦。
訊息傳至會稽山陰,謝琰召集眾將破敵。
原劉牢之部將、廣武將軍桓寶建議加強山陰的防禦,將水軍安排在南湖,在山陰境內設定伏兵,引孫恩來襲,然後關門捉賊。
帳下督張猛讚道:「桓將軍此計甚妙,以山陰吸引賊人攻城,伏兵斷其後路,水師可見機行事,賊人必被聚殲於城下。」
謝琰板著臉訓道:「區區草寇,何足掛齒。待其遠來,愚親率大軍平滅之。」
張猛被斥,眼中閃過恨意,低頭不語。
荊州江陵,桓玄透過頒佈召賢令,吸納一批士族子弟為官,安撫了荊、江、雍一帶,然後派馮該、吳甫之、皇甫敷招募兵馬,伺機而動。
孫恩再度作亂,桓玄感覺機會來了,上疏朝庭再度請任江、荊刺史,並宣告要領兵東進,幫著朝庭剿滅孫恩。
司馬元顯接到桓玄的上疏後,趕緊下詔稱孫恩不過是皮癬之疾,不需荊江兵馬出動。
桓玄的心思很明瞭,司馬元顯無奈之下,只得以朝庭名義下旨讓加封桓玄江、荊兩州刺史,督荊、江、司、雍、秦、染、益、寧八州及揚、豫八部諸軍事。
見朝庭滿足了自己的要求,桓玄越發自得,深知朝庭外強中乾,已不能約束自己,自行任命其五哥桓偉為雍州刺史,侄兒桓振為淮南太守,朝庭得知後亦無可奈何。……
四月二十六日,新任汝南太守陰敦到任,辛何率闔府官員迎接。
陰敦給眾人送上「安心丸」,稱以前汝南郡治理得很好,他到任後一切照舊,大家安心履職。
三日後,陰敦攜妻前往楊家莊,拜見袁氏,在楊安玄的陪同下前往楊佺期和楊廣墳前拜祭。
五月二日,楊安玄帶著張鋒悄然離開了新息城北上。
路過嵩山,楊安玄前去拜訪寇謙之而不遇,其弟子稱寇仙師應魏國華陰公主之邀,帶著十數名徒眾前往魏都平城講經去了。
望著山間起伏變幻的雲海,楊安玄心想《雲中音誦新科之誡》撰成之後,這位寇仙師有些坐不住了,歷史因自己發生了變化,也不知這位寇仙師能否早日成為帝師。
五月十日,楊安玄到達偃師,先到忠義冢祭拜英靈。
忠義冢在河南太守辛恭靖的大力支援下,修繕得十分齊整:泥路被青磚甬道取代,兩側栽植著松柏,墓地面積擴充套件了許多。
甬道右側建了幾間瓦房,有人在此守墓,看到楊安玄來祭掃,擺出香爐、端出瓜果,手腳麻利熟練。
讓張鋒給了些錢與守墓人,守墓人殷勤地請楊安玄到屋中喝茶,捧出兩樣撒著芝麻的油炸面片做茶點。
楊安玄從守墓人嘴中得知河南太守辛恭敬、偃師縣令嚴凱對忠義冢都十分重視,今年清明辛恭靖還專程到此祭祀,偃師百姓對英烈也十分敬重,時常有人前來祭掃。
看到守墓人滿面肅穆,楊安玄心知,人人以英烈為榮,將來再有戰事發生,百姓定會不惜死戰。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