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奇貨可居(第1/2頁)
章節報錯
「汝南」,司馬德文的手頓住,轉過頭,目光爍爍地道:「你是想取代楊安玄?」
陰敦迎向司馬德文的目光,懇聲道:「不錯。愚與安玄是結義兄弟,其父身死,安玄要丁憂去職……」
司馬德文打斷陰敦的話道:「你可知,朝中有人想讓楊安玄奪情為朝庭效力。」
「臣有所耳聞。」陰敦應道:「安玄擊敗秦國大軍救下洛陽,朝野有不少人視之為獻武公之後的名將。」
司馬德文回憶道:「楊卿為宮中侍讀時,還曾教過孤的騎射。」
陰敦笑道:「安玄文武全才,國之棟樑。當年郗公說他「才兼文武,堪稱棟樑」,世人皆服郗公識人之明。」
司馬德文興致勃勃地道:「孤聽聞郗公從襄陽返還京城時在楊口遇匪,楊安玄不遠千里前來相救,誠為佳話也。」
陰敦見司馬德文的話題拐偏,笑道:「大王,安玄以千五之師擊敗秦軍五萬,足見汝南郡軍之勇,此等虎狼之師當為朝庭效力,大王豈有意乎?」
建康城中有中軍三萬餘人,這些部隊掌握在司馬元顯手中;各州兵馬名義上聽從朝庭指揮,其實各行其事,像桓玄佔據江、荊、雍三州,實際上是擁兵割據;豫州歷陽有六千兵馬,聽從會稽王司馬道子的命令。
朝庭最大的戰力便是北府軍了,以前王恭任青袞刺史,北府軍並不聽從朝庭指揮,王恭兩次起軍都是倚仗北府軍。
王恭死後,北府軍歸劉牢之指揮,朝庭任謝琰為徐州刺史,官階在劉牢之之上,實際上是要分拆北府軍。
孫恩叛亂,司馬元顯找到機會,讓謝琰率北府軍一部南下平叛。劉牢之擔心兵權被奪,不等朝庭答覆便率軍南下,亦有擁兵自重之心。
司馬元顯讓謝琰率一部北府軍坐鎮會稽,讓劉牢之返回京口,北府軍已經分成兩部。
楊安玄兩次救援洛陽,戰功赫赫,讓不少人眼前一亮,汝南郡軍人數雖少,卻是隻勁旅,司馬德文當然想將之掌握在手中。.
「陰內史,楊太守深得會稽王信寵,汝南郡軍能為本王所用?」司馬德文狐疑地問道。
陰敦笑道:「若愚能接任汝南太守,定能說服安玄為大王所用。」
司馬德文眼中晶亮一閃,道:「孤當竭力一試。」
…………
東府城,司馬元顯府邸。
書房內溫暖如春,銀炭在銅盆中偶爾發出輕微的裂響,案几之上茶霧嫋嫋飄香,司馬元顯身著雪白的狐裘,與張法順盤坐在錦榻之上細談,話題也是楊安玄。
「楊安玄上疏乞還父親和伯父的人頭,此事可以答應他。」張法順道:「救援洛陽,擊敗秦軍,楊安玄居功甚偉,殿下可答應他的要求籠絡其心。沒想到汝南郡軍戰力如此強悍,殿下不可錯失。」
司馬元顯斜倚在榻上靠枕,懶洋洋地搖著手中麈尾道:「楊安玄燒燬了秦軍囤糧,以得了偃師裴、嚴兩家相助,魏國也派了兩萬兵馬前來湊熱鬧,這才讓他僥倖功成。」
張法順看過辛恭靖奏報的詳細戰報,楊安玄在洛陽大戰中以步卒破秦軍輕騎和重騎,這豈能用僥倖兩個字解說。
楊安玄越出色司馬元顯對他忌憚越深,張法順自不會點破司馬元顯的心思,笑笑道:「楊佺期身死,楊安玄按制要丁憂去職,主公何不召他進京覲見,看看他的行止再做安排。」
司馬元顯道:「楊家被桓玄所破之後,其他人逃到了盤龍山中,聽聞楊思平在南陽附近與桓玄部將皇甫敷打了一仗,楊家族軍倒稱得上驍勇。」
「主公何不讓朝庭下旨,讓楊安玄奪情為國效力。」張法順眼中冒出幽光,森然笑道。
司馬元顯不解地問道:
「奪情?為何?楊佺期可是朝庭叛逆,愚將他的父親和伯父的人頭懸於朱雀門,他怎會不對愚記恨。」
張法順笑道:「正因如此,主公才要下旨奪情。」
司馬元顯坐正身子,端起茶喝了一口,示意張法順往下說。
「僕曾向主公說過,待楊安玄有如養鷹,飢即為用,飽則颺去。」張法順捋著鬍鬚,慢條斯理地道:「父死奪情,雖為朝庭所需,但楊安玄若是從命,亦不免為世人詬病。」
司馬元顯醒悟過來,笑道:「先生說得不錯,愚要召楊安玄進京,加封他官職,看看他究竟如何選擇。」
想像楊安玄糾結的模樣,司馬元顯開心地笑出聲來。
…………
會稽王府,比起去年冷清了許多,門子眼巴巴地看著世子殿下府門前排成長隊的車輛,暗暗感嘆風水流轉,父不如子,今年收到的紅包遠不如從前。
數名輕騎護衛著一輛牛車停在府門前,門子眼神一亮,腰桿拔起,精神抖擻。
車簾撩起,譙王司馬尚之從車中鑽出,高階上的門子連忙奔下來,點頭哈腰地道:「王爺,您來了。」
這位譙王是王府的常客,只要進京司馬尚之都會來拜見司馬道子,兩人感情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