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提醒了楊思平,「不錯,愚任南陽太守時,盤龍山的寨主胡彰還帶著兒子前來拜訪過。」

楊佺期率軍南下救援江陵,楊思平帶著南陽的兵馬隨行,一同折在馬頭大戰中,襄陽守不住,南陽自然也抵禦不住,唯有避入盤龍山中。

楊孜敬悽惶地道:「桓玄殺死大兄和二哥,一定不會放過楊家的,楊家怕是在劫難逃了。」

楊安遠不滿地瞪了一眼九叔,這個時候說這樣的話不是添亂嗎。

楊尚保喝道:「老九,楊家完不了。三哥,派人送信給安玄,讓他前來相助。」……

洛陽城,楊佛嵩得知宜陽城糧草被焚的訊息,立刻派人通告給姚崇,姚崇當即拔寨迴歸洛陽大營。

糧草斷絕,剩下的糧食僅夠兩日所用,仗打不下去了,還要防著楊安玄率軍來襲。

楊佛嵩道:「齊公,要儘快退守新安,奏請萬歲從潼關送糧,僕估計晉軍不敢反攻,倒是要防著魏人趁火打劫。」

姚崇沉默不語,此次率五萬大軍攻打洛陽,原以為能夠輕取洛陽立功封王。哪料折損重騎一千四百、輕騎二千四百、步卒三千餘人,被焚燬軍糧近四十萬石,大秦要為之傷筋動骨。

楊佛嵩見姚崇不作聲,以為他情面上下不去,勸道:「齊公,當斷則斷,沒有軍糧,軍心必亂,屆時不戰自潰。」

兩次敗在楊安玄手中,姚崇深感挫敗,道:「從洛陽到新安至少要兩天時間,軍糧僅能維持大軍所需,八萬役夫怕是難以顧及。」

八萬役夫多為青壯,這些人是秦國的根基,若是落在晉人手中,回去天子肯定要責罰。

楊佛嵩思慮了片刻,道:「將大軍分成四隊,每隊八千人,將八萬青壯也分成四隊,夾雜在大軍之中撤走。輕騎有將近六千,讓輕騎遊弋斷後,防止晉軍偷襲。」

金墉城,辛恭靖看到蒯鄉方向大火滔天,猜到是楊安玄焚燬了秦軍糧食。

第二天,秦軍沒有攻城,緊接著看到秦軍陸續撤走,城中將士和百姓歡天喜地,洛陽守住了。

楊安玄回到豆田壁營地,下令駐守偃師的軍隊以及裴

、嚴等人前來參戰,很快聚攏了兩萬大軍,楊安玄率軍來到洛陽城下。

此時秦軍已經撤走,辛恭靖找開金墉城門迎接楊安玄進洛陽城。

看到楊安玄,辛恭靖單膝跪倒,拱手禮道:「河南百姓賴楊將軍得以保全,辛某代河南百姓謝過楊將軍。」

出迎的軍民紛紛跪倒,拜謝道:「多謝楊將軍活命之恩。」

楊安玄沒有進城,留下八千人幫著辛恭靖守護洛陽,自己率領其他將士向西追擊秦軍。

楊佛嵩率輕騎斷後,且戰且走,並不纏鬥。楊安玄以戰車為先驅,穩步推進,順便抓拿掉隊的役夫。兩天時間,居然抓到一千多人。

魏軍已移至軹縣,穆崇得知晉軍焚燬了秦軍糧草,戰事發生了逆轉,忙率兩萬輕騎渡過黃河,兵至洛陽城。

穆崇想趁火打劫奪取洛陽,可是辛恭靖得了楊安玄的提醒,洛陽城城門緊閉,看到魏軍前來,僅派人出城送糧送肉犒軍。

見無機可趁,穆崇率軍追擊撤走的秦軍,八萬役夫,是塊肥肉。

距新安城二十里處,魏國輕騎與秦軍發生激戰,穆崇擊潰秦軍,抓獲役夫兩萬餘人。

楊安玄既要追擊秦軍又要防著魏軍,趁著魏軍擊敗秦軍跟著混吃混喝,收穫了三百多匹戰馬,還有三千多役夫,欣然退軍。

新安城,姚崇氣急敗壞,魏人趁火打劫,八萬役夫剩下不足五萬,此次出征洛陽損兵折將,大敗而歸。

楊安玄和辛恭靖送給魏軍兩萬石糧食,穆崇見洛陽城守禦甚嚴,帶了俘獲的役夫渡河回返。

正當洛陽軍民歡天喜地慶賀時,一個身著縞素的族人出現在楊安玄面前,是楊向。

聽楊向說荊雍大軍被桓玄所敗,父親和伯父被斬首懸於朱雀門,三叔楊思平帶了家眷避在盤龍山中,楊安玄心頭一片茫然。

他曾糾結於救洛陽還是全力相助父親,現在結果呈現,楊佺期還是如史書所記頭懸朱雀門上,楊安玄難免悵然若失。

父喪,三年之喪,服斬衰。斬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等,用粗生磨面製衣,不縫邊,斬斷處外露。

命人設靈堂,楊安玄祭拜父親和伯父,辛恭靖、陰績等人聞訊前來弔祭,趙田等楊家部曲痛哭流涕,誓言報仇。

城中百姓得知訊息,有不少人前來拜祭,楊安玄坐鎮洛陽多年,多次擊敗秦、燕兵馬,算得上盡心盡責護國佑民。

紙錢在火盆中飄舞,楊安玄一臉哀容地跪在靈堂之前,心態卻很放鬆。

楊佺期的逝去,帶走了他頭上的桎梏,接下來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書寫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