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旁生曲折(第2/2頁)
章節報錯
走出東堂,廷尉荀實笑吟吟地走來,道:“世子殿下可有空,隨愚去趟廷尉衙門吧。”
司馬元顯不耐煩地道:“荀廷尉,父王已經有了定議,愚還去廷尉做什麼?一會父王還召愚有事,算了吧。”
荀實神神秘秘地將司馬元顯拉到角落,笑道:“世子殿下,王廞之女王異貌美如花,若是發賣著實可惜,世子前去看看,若有意不妨收為侍姬。”
司馬元顯雖然只有十六歲,卻自命風流,侍姬不在少數,庶長子司馬彥雄已經出世。
荀實的話勾起他的色心,司馬元顯笑道:“多謝荀廷尉記掛,愚隨你前去看看。”
…………
會稽王府,水榭。沉香嫋嫋,涼風習習,絲竹聲聲,嬌語動人。
一曲唱罷,司馬道子笑道:“趙牙,這首新詞倒也雅緻,已是淑蘭院傳出?”
“大王料事如神。”趙牙眯起眼笑道:“僕派人駐在京口淑蘭院,只要有新曲便即時學來,進獻給大王。”
司馬道子點點頭,道:“這京口淑蘭院月餘便有一首新曲傳出,八成是楊安玄所作。此次楊安玄隨北府軍平定王廞叛軍,立下大功,孤要重重賞賜以嘉其功。”
趙牙恭維道:“大王知人善用,像楊安玄這樣的良才自會竭誠為大王效命。”
此次平叛,巡江營立下首功,五兵部所議的封賞甚厚。
楊安玄的伏波將軍封號沒有變動,但年俸加了五十石;俞飛、錢磊、孟龍符升為部司馬;整個巡江營犒賞錢十萬、糧千石。
司馬元顯滿面春風走進水榭中,先向司馬道子行禮,又衝起身相迎的趙牙點點頭,在側席坐下。
司馬道子笑道:“元顯,你這段時間來府中甚少,忙於政務也要注意身體。”
司馬元顯抓起案上的李子咬了一口,道:“多謝父王掛念,孩兒初履政務,自當多花些時間。”
趙牙等司馬元顯落坐後方才坐下,他知道這位世子爺來府中的時間少了不是像他所說忙於政務,而是新納了王廞之女王異為妾,聽聞那王異長得國色天香,世子殿下為她所迷,這些日子忙著陪伴美人呢。
趙牙奉迎了司馬元顯幾句,見他反應淡淡,知道他有事要與司馬道子商談,識趣起身告辭。
等趙牙離開後,司馬元顯道:“父王,此次王恭雖然從命除於王廞,但對其防範絕不能放鬆。王恭和殷仲堪一東一西,手握雄兵,如果再度做亂,恐怕王國寶故事重演。”
司馬道子皺眉道:“孤亦知要提防此二人,但要徐徐圖之,不能操之過急。”
司馬元顯認真考慮過對付王恭和殷仲堪的辦法,道:“最首要的是加強中軍力量,此次王廞叛軍被擒超過萬人,不妨擇優編入京口,即使不好放在京中,也可放在堂邑、石頭城一帶增強防禦。”
司馬道子欣然道:“吾兒說的不錯,三吳之地人煙繁庶,可讓司馬尚之前去募兵。”
見父王贊同自己的看法,司馬元顯笑道:“另外可命庾楷、劉該、郗恢以防衛胡騎南下為由募兵。這兩年楊家犁推廣,各州府的存糧增長,應該能多招募些兵馬。”
司馬道子捋須沉吟道:“孤明日便在朝議時重禁酒,一切以兵糧為重。”
司馬道子興奮地道:“京口和江陵分居在京城兩端,前次王恭和殷仲堪興兵,讓建康有首尾難顧之憂。江州地處荊州與京城之間,父王可派重臣鎮守,荊州之兵便難以順江而下。”
司馬道子搖頭道:“江州刺史王凝之是王珣堂弟,眼下朝堂漸趨安穩,不宜動琅琊王家之人。”
司馬元顯急聲道:“父王,防範王殷二人宜急不宜緩。王恭嚐到甜頭,將來朝政不如其意難免又要興兵逼迫,父王可想受制於人。”
司馬道子冷哼道:“孤自有處斷,汝不必多言。”
司馬元顯見父親不聽勸告,只得道:“此次平定王廞之叛,楊安玄的巡江營僅出動二百餘人便立下首功,著實了得。兒聽聞楊家有套‘楊家練兵法’,何不讓楊家獻出用於中軍操練。”
司馬道子酒意上湧,有些不耐地擺手道:“此事再議,為父醉了,想歇息了,你且退下。”
司馬元顯起身,想起王異這幾日在他耳邊常提起楊安玄,眼中閃過妒意,提醒道:“父王,此次楊安玄是奉王恭之命出征,與北府軍合作無間,再說楊佺期在殷仲堪帳下聽用,楊佺期對殷仲堪俯首聽命,對楊家父子父王亦需提防。”
“為父知道了。”司馬道子歪身臥倒在榻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