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風雨交加(第2/2頁)
章節報錯
有小吏入堂稟道:“伏波將軍楊安玄求見。”
郗恢一愣,問道:“你說誰?”
“伏波將軍楊安玄。”小吏清楚地應道。
郗恢接到通報,朝庭派楊安玄率三千北府軍北上救援,七月初乘船從京口出發,算算行程至少還需五六天才能到達襄陽,楊安玄怎麼就出現在襄陽?
“快請。對了,道序,你替愚相迎。”郗恢忙道。
片刻功夫,楊安玄與胡藩並肩入內,滿身征塵,正是楊安玄。
“見過郗公。”楊安玄來到郗恢面前深躬到地。
郗恢起身相摻,看著楊安玄笑道:“安玄,朝庭的援兵到了嗎,比愚預想的要快多了。”
楊安玄搖頭道:“援軍尚在夏口不遠,暴雨漲水,船不得行。愚憂心戰事,騎馬先到襄陽來見郗公。”
楊安玄的身上泥點斑斑,神容疲憊,郗恢大為感動,道:“安玄,你且先去洗漱,咱們邊吃邊談。道序,你帶安玄下去更衣。”
胡藩領楊安玄前往他的住處,楊安玄向他打聽雍州的應對之策。胡藩告訴楊安玄,多數人把希望寄託在北援的三千兵馬上。
楊安玄嘆道:“道序兄,愚此行帶來的三千兵馬多是老弱殘兵,即使能趕到洛陽,恐怕也不堪一戰。”
胡藩驚道:“朝庭怎能如此兒戲,派羸兵救援洛陽。”
“唉”,楊安玄長嘆一聲,有苦難言。
王恭與朝庭鬥法,不想讓北上的北府軍為朝庭掌控,自己在比鬥中贏了北府軍,反而影響了北援之事。
洗把臉,換上胡藩的衣服,楊安玄再度上堂。郗恢已命人設下酒宴,邊吃邊聊。
當得知北援的兵馬不堪重用,郗恢痛呼道:“孝伯意氣用事,誤國大事。”
“郗公,救兵如救火。”楊安玄道:“愚有意從襄陽帶千名援軍先行北上洛陽,以振守軍之心,而讓三千北府軍在襄陽修整,聽從郗公調遣。”
以三千換一千的計劃是楊安玄在路上所思,郗恢拈鬚沉吟,一千兵馬前往洛陽,杯水車薪有何用途。
胡藩道:“郗刺史,夏侯太守一天三封告急信,若不速派援兵僕恐弘農之事再現。”
郗恢握麈尾的手一緊,這是他最擔心的事,若是洛陽不戰而降影響極大,周圍的郡縣會跟風投降,南陽、新野變為前線,黃河之險拱手相讓,北方國土會大大壓縮。
而喪失了洛陽這個故都,百姓的心態也會變化,那些流民帥會依附胡人,不再心向故國。
郗恢用麈尾敲著案几,道:“就依安玄所說,從軍中挑選千名壯士,先行援救洛陽。辛恭靖,你加緊操練兵馬,待北府軍到來,合兵北援。”
左席的大漢起身應諾。辛恭靖,州司馬,建武將軍,統率雍州兵馬。
郗恢看向右席白胖之人,道:“閭兵羨,你明日便回南陽,堅守城池,修建工事,嚴防秦兵南竄。”
南陽太守閭兵羨應了聲是,卻是愁容滿面,吱唔著道:“秦兵有數萬之眾,南陽僅有七千兵馬,恐難抵擋秦軍南下。”
楊安玄想起新野的陰、岑、鄧三家有近千部眾,道:“郗公,何不徵發士族部曲幫著守城。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那些世家定然會大力相幫。”
郗恢捋須笑道:“安玄一句話,讓雍州多出萬餘兵馬,解了燃眉之急。安玄,愚敬你一杯。”
胡藩起身抱拳道:“郗刺史,愚願隨安玄一同前往洛陽,請刺史照準。”
郗恢點點頭,道:“道序,你與安玄是好友,有事正好幫附一二。”
楊安玄對雍州兵馬同樣不熟悉,胡藩是徵虜參事,有他在方便楊安玄統軍發令。
楊安玄放下酒杯,道:“秦兵大舉東進,郗公可讓梁州王刺史從子午谷做出兵之勢,牽制部分秦兵,暫緩秦國東進步伐。”
晉取成漢後設梁州,楊安玄之祖楊亮曾任梁州刺史,現任梁州刺史王正胤。
子午谷,位於秦嶺終南山北麓,是長安通往漢中的要道。三國時諸葛亮初次北伐,魏延建議從子午谷出奇兵襲擊長安,被諸葛亮否決,留下千古爭議。
郗恢眼神一亮,讚道:“安玄此計甚妙,從子午谷出兵可威脅長安,逼迫秦兵退軍,即便是虛張聲勢,秦人也不能不應。妙哉!”
辛恭靖笑道:“愚方才還有些擔心楊將軍年少,看來是多慮了。楊將軍,愚也敬你一杯。”
楊安玄幾句話,真不亞於萬餘援兵,眾人緊繃的心絃放鬆了些,有說有笑起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