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初至建康(第1/2頁)
章節報錯
帝都建康,南擁秦淮、北倚後湖、西臨長江,東傍鐘山,地居形勝。四周有石頭城、西州城、東府城、白下城、南琅邪郡城等城圍繞,屯有重兵,守衛堅固。
陰敦事先得到今日到來的訊息,在朱雀門外等候,好友重逢分外歡喜。
引著楊安玄等人進朱雀門,筆直寬闊的御道展現在面前。御道與洛陽的銅駝大街相仿,繁華熱鬧卻不可同日而語。
御道兩旁開有御溝,溝岸植槐種柳,房舍沿溝伸展,遍佈官署府寺。各類店鋪鱗次櫛比,招幌有如秦淮河上的風帆,密密麻麻。
深宅大院露出粉牆黛瓦,里巷橫街交織如蛛網。車水馬龍,人如潮湧,叫賣聲此起彼伏,水道上船行如織。
不說張鋒,便連胡原也看得目眩神迷,楊安玄也帶著欣賞的眼光打量著繁華的帝都。
陰敦輕搖羽扇,指點著眼前景,道:“朱雀門直通宣陽門,宣陽門往北是大司馬門,七里長的御道將都城一分為二。”
沿御道走了三里過太社、太廟,再往前便是百官的宅舍了。
陰敦沒有繼續前行,而是領著眾人離開御道折向東,道路逐漸收窄,繁華熱鬧卻絲毫不減。
時近午時,街兩邊的酒樓人流不息,有商販直接將貨物鋪在地上叫賣,岸邊停靠著商船,販賣著魚蝦、蔬菜、水果。
陰敦沿途指點著道旁的飛簷翹脊介紹著,哪家是虞宅,何處是顧府,多是孫吳時的名門望族。
陰友齊在京多年,購置了一處宅院昌平巷。宅院的規模雖小,但小橋流水、粉牆黛瓦透著濃濃的江南氣息,
楊安玄笑道:“今日衣衫不整,滿身風塵,待洗漱後明日再來拜見陰伯父,愚先找個客棧住下。”
陰友齊在官署當差,不在家中,陰敦見楊安玄一行有五人,家中住房緊張,便沒有相讓。
離陰家不遠便有家如至客棧,楊安玄等人住下,陰敦盡過地主之誼,兩人約好明日見過陰友齊,然後帶楊安玄等人四處逛逛。
得知楊安玄到來,陰友齊特意告了假在家中等候。見禮後,楊安玄奉上帶來的禮物-碧春茶。
重演泡茶禮儀,流暢的動作使人賞心悅目,立時吸引了陰敦父子的目光。
品著茶,楊安玄將陰氏父子離開棘陽後發生的事情說了說。
得知碧春茶的做法楊安玄告訴了陰家,陰友齊笑道:“安玄與敦兒是好友,初來京城有什麼不便之處不妨告訴敦兒,陰家會盡力相助。”
楊安玄謝過,又將來的路上到襄陽拜訪郗刺史,到東林寺拜見慧遠大師,被大師收為俗家弟子的事提了提。
陰友齊目光深邃地望著楊安玄,溫和地笑道:“安玄深謀遠慮,遠勝敦兒,敦兒以後遇事不妨與安玄多多商量。”
語氣親切自然,楊安玄感覺陰友齊確實將自己當成子侄輩看待了。
趁楊安玄給茶續水的空檔,陰友齊道:“吏部行文讓安玄等新生在四月二十六日之前入國子學,還有十多天,敦兒這幾日帶安玄四處逛逛,熟悉一下京城環境。”
陰敦點頭稱是。
陰友齊將天子、會稽王以及三省九卿等大員的情況隱晦地提了提,道:“京中情形錯綜複雜,一時難以盡言。安玄入國子學應該會有段時日,以你的聰慧很快就能理出頭緒,冷暖自行體會更為真切,吾便不贅言。”
楊安玄笑道:“肯定少不了向陰伯父請益。”
陰友齊慢慢地品著茶,目光閃爍不定,似有難言之隱。
楊安玄查顏觀色,猜想八成與陰慧珍入東宮有關,此事自己實在不便多言,端起茶盞認真品茗。
陰敦打破沉寂道:“二月吏部選官,公孫兄如願選了徐州呂縣縣丞,歡天喜地地前去赴任了。”
楊安玄聽出陰敦話語中的不滿之意。這也難怪,公孫河算是借陰家之力才得以升品,然後在陰家需其相助時卻袖手自去,短視薄情之人誰會喜歡。
說起來每三年各州中正評議出的人物超過千人,定品五品以上的才有資格到吏部選官,這樣算來只有三百餘人。
僧多粥少,各地空缺的官職有限,三百多人能選中為官的不過百人左右,公孫河能選中縣丞,陰家應該沒少助力。
公孫河選擇離去,肯定讓陰家失望,不過再怎麼說公孫河也是陰家之婿,陰家花氣力栽培,不可能簡單地放棄。
楊安玄笑笑,岔開話題問道:“陰兄在國子學可好?”
唉聲立起,陰敦苦笑道:“國子學名存實亡,百餘生員多數頑劣不堪,豪門子弟驕奢成性,像愚這種出身次等門第之人在國子學中頗遭歧視,有的人則阿諛討好豪門子,以求得利。”
“對了,安玄,那個陳志得知你將入學,數次放言要折辱你。愚聽聞其花錢糾結了一些子弟,等安玄入學要加以報復。”
楊安玄哂笑道:“烏合之眾,不堪一擊,且放馬過來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