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棘等人遊玩結束後,緩緩向山下而去,走過一處涼亭的時候,一陣微風吹過,周棘聞到淡淡的蘭花清香,回過頭,恰好看見涼亭裡面站著一位女子,正是當初在黑山島尋找化骨綿掌的女子,女子也看見了周棘,周棘頷首了一下便回過頭繼續扶著小小往前走。

女子看著周棘扶著小小走遠,心裡感覺到一種莫名的幸福和失落,心裡為見到這位男子對那位菇涼的貼貼入微而感到幸福,又為心裡那個掛念的人而失落。

看著周棘他們走遠,女子轉身向山上走去。一身白衣似雪。

周棘幾人沿著山路邊走邊聊,只見山腳下一片田野上,一群佃農正在地裡勞作,地裡被他們整理的井井有條。周棘等人走過這片田地的時候,剛好看見一個穿著老舊發白青衫計程車子,正在看著這些佃農。

路過這人身邊的時候,周棘聽見一句“倖免飢凍苦,又無壟田勤。”周棘看到此人臉色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種愁緒。

剛好聽見對方感嘆出這句詩詞,周棘便補上了一句“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這時,這位書生聽見有人補上自己吟誦的詩句,回過頭看見一位和自己年齡相仿計程車子。拱手說到:“在下許洪光,不知閣下如何稱呼?”

周棘看著眼前這位兄臺,沒想到遇到了許洪光,“烏龍盤井,必有緣由”講的就是許洪光,相傳許洪光年少時,家裡遭了天災,許父便帶著一家人沿途乞討,在金華的時候,許父重病夭折,那時許洪光十四歲,和母親埋葬了許父之後,又一路乞討,一日許洪光和母親乞討到一個村莊時,天色已黑,許洪光便和母親靠在村口的井邊休息,許洪光身著黑衣和母親倦縮在一起休息,村裡的一太公晚上驚夢,夢裡夢見烏龍盤井,於是趕到村裡的井邊檢視,正好看見許洪光身著黑衣倦縮著,於是收留了許洪光母子二人。

周棘回答到:“在下週棘,剛才聽見兄臺感嘆民間疾苦,於是便接了下句,兄臺勿要見怪。”

許洪光見周棘坦然大方,一身浩然之氣,光明正大,給人以如沐春風之感,剛才和接詩更是讓他對周棘有好感,自是認為周棘是同道中人,說到:“哪裡,只是洪光年少悽苦,見慣了民間疾苦,感嘆一下世事艱難。”

周棘點了點頭說到:“洪光兄自是高潔之士,屆時高中之後必會造福一方百姓。”

聽見周棘如此看重自己,許洪光有些詫異,說到:“謝謝兄臺吉言。”

“洪光兄要不與我們一起,我與你一見如故,自想與你討教一二。”周棘提議說到。

許洪光見周棘說得誠懇,不似虛情假意,便答應了和周棘一起回城而去。

鍾顏回等人有點不明白周棘為什麼對這個剛認識的如此看重,看著周棘和對方一路交流,也開始漸漸發現此人學識不凡,而且對民間疾苦了解甚多。

來到悅來客棧,周棘讓小二送了幾樣小菜到房間給小小和小妖,自己來到大堂和鍾顏回等人一起吃飯喝酒。酒席之間幾人相談甚歡,許洪光了解幾人後,發現和幾人很是投緣。

吃過酒席後,周棘送許洪光出了客棧,讓對方經常過來來往。對方欣然允諾。

來到房間,周棘看見小小和小妖正在準備熱水,小小聽見周棘進來,摸索著過來幫周棘寬衣。

晚上週棘把小小哄睡之後,便悄然起身穿上黑衣出了客棧,直奔阿育王寺而去。剛走出幾步,發現後面出現一個尾巴,周棘回過頭,發現小妖正盯著自己。

周棘扶額沒想到小妖這麼晚還沒睡,招了招手,小妖走到周棘身邊,周棘拍了一下小妖的腦袋。然後帶著小妖向城外奔去。

黑夜上空掛著明亮的月亮,兩人悄悄來到山腳下,周棘之所以想過來寺廟看看,是因為白天看見了上次所見的女子,周棘判斷這個女子應該是江湖中人,逗留阿育王寺不知道是因為什麼,所以想過來看看。

周棘帶著小妖摸索著來到古剎,寺廟裡面偶爾看見幾處僧侶的房間亮著燈光,周棘也不知道去什麼地方,便帶著小妖往後山而去,後山一般是寺廟重地,達摩院武僧一般會看護這些地方。

來到後院一處清幽之處,周棘和小妖悄悄靠在牆邊,這處院落邊上便是古剎的藏經閣,周棘想到,既然沒什麼事就去藏經閣看看也不虛此行。

剛準備穿過小院,這時候遠處一個小沙彌打著燈籠走在前面,後面跟著的正是之前那位女子。

“施主,方丈在前面的院子,請”小沙彌說到。

兩人來到房門前,小沙彌敲了敲門,說到:“方丈師叔,周施主到了。”

裡面傳來一聲老人的聲音“請她進來”

小沙彌推開房門站到一邊,伸手請女子進去,然後關上房門退出了院子。

這時候,屋子裡傳來聲音:“瞭然大師,這是我師傅寫給您的信。”

過了一會,裡面叫了然大師的聲音想起:“菇涼,你師傅可還好?”

裡面的女子回答到:“師傅很好,師傅一直很敬重瞭然大師,說了然大師世間少有的大智慧之人。”

“哈哈,你師傅可不會這樣說話,女娃娃,你師傅在信裡所說的事情從何而來?”

瞭然大師的話傳了出來。

“瞭然大師可知道,明教護教法王謝遜上月掌斃少林寺的空見神僧,光明左使楊逍害死了孤鴻子師叔,武當的張翠山夫婦也被天鷹教害得離開武當山。現在各大門派都在防範明教。”裡面的女子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