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楚牧的帝王體會(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大文確定朝覲的時間,將詔書傳到各個藩屬之後,整個人間都熱鬧了起來。
從已然入寒的遼闊草原到依舊悶熱的群山之南,從蔚藍的東海之畔到蒼茫的西北戈壁,人們彷彿慶祝他們民族的最大節日一般的歡樂。
尤其是北方草原之上,當大文的使者將皇帝的詔書傳達,粗狂的漢子們跳起了歡快的舞蹈,相比於中土女子而言也很粗狂的婦人們換上了她們最鮮豔的服裝高歌。
他們的喜悅無以言表,多少年了終於又等到大文准許他們朝覲了!
各個部落舉辦了盛大的慶典,殺羊宰牛歡歌笑語,甚至祭祀們都隆重的向蒼天祈禱預祝朝覲的順利。
幾天之後,茫茫的草原之上便出現了磅礴的一幕,近十萬頭牛羊馬匹在各個部落使團的驅趕下爭先恐後湧向了大文。
若是不熟悉內情的人看到了,一定會感動於草原人對大文的虔誠敬愛。
但這些牛羊馬匹可不全是進貢給大文皇帝的,準確的說大部分都不是,只有那些缺胳膊少腿或者體弱多病的是貢品,其餘的都是草原人帶來當做運輸工具將來好馱運皇帝豐厚的賞賜。
否則草原人為何會那麼高興,難道這些遠離中土的人們會真的那麼熱愛大文的皇帝?想想也不是,甚至在有些草原人心目中那個被稱為皇帝的人,大概就是中土最大的土財主,而他們前去大文,就跟窮親戚去富裕的財主家拜年一樣。
你以為我是去送上美好的祝福,其實我只是為了來蹭吃蹭喝!
這些事大文不知道麼?當然知道,就是因為太知道了,所以內閣那幾個老頭起初一直不願意恢復朝覲。而且他們更知道,讓這幫愚昧的夷狄來朝,不光要破財甚至還會引起很多其他問題。
那幫子不知禮義的蠻夷來到大文騙吃騙喝,不知多少次酒足飯飽之後尋釁滋事,打人調戲良家婦人,甚至弄出人命來。不過往往為了維持朝覲的盛大祥和局面,朝廷只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然這些事是不會被記錄在桉,更不會寫進史書之中,當你翻開《國史》,裡面滿是過去天子朝覲之時的盛大慶典,皇帝的慈愛和藩屬的忠誠,至於那些醜事則如一點點塵埃般淹沒在了漫漫的歷史長河中……
不過大文的藩屬也不盡都是這種貨色,有來騙吃騙喝的,也有真心來朝的,比如被稱為大文第一番邦的高美。
這個經常偷偷私下稱呼自己是“小中土”的國家,從上而下都是由衷的忠誠敬仰著大文,甚至可以說是崇拜。
在高美,第一國策便是事大之策,所謂事大便是自認為是小國,要以虔誠恭敬的心態侍奉泱泱大文。事大之策被每一個高美人皆奉為圭臬。
當然高美人是真心崇拜大文,民間尚中土之服飾,士人仰中土之禮儀。高美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文字,他們也認為不需要有,這個世上已經有中土那麼優美高雅的文字了,我們為什麼還要畫蛇添足的去造字呢?
高美王聽說大文終於確定了朝覲的舉辦,激動的幾天沒睡好覺,焚香沐浴連吃了十二天齋,把人都餓瘦了終於等來了天朝使者。當時高美王興奮的握著天使的手道:“吾日三洗吾身,終見天使矣!”
天使看著已經都泡脹的高美王,不由的感嘆他的忠誠。
區別於那些騙吃騙喝的夷狄,高美為大文準備的貢品可以說是傾國而備,盛產的高美人參,高美王才吃小的,把大的留作貢品。王后帶著珍珠才拇指大,手掌大的要留著獻給大文。
總之高美對大文的熱愛是無以復加的,當然大文也知道這些。所以每次賞賜給高美的也是最多最好的,眾多藩屬當中,對高美也是高看一等。
太祖都曾說過,高美乃是藩屬之楷模,若天下大小諸邦皆如高美,朕無憂矣!
至今這句話還掛在高美王的寢宮當中,每天早上高美王都要泡個澡對著磕頭…………
而這次高美王是格外的激動,除了能見到心中無限敬仰的新皇帝外,還得知西原那個該死的蠻夷終於臣服了偉大的大文,要派聖卿前去朝覲。高美王笑的就好像西原臣服的是他們高美似的。
顯然高美王誤會了西原派人前往大文的原因,不過這也是大文有意為之。內閣那四位人精依託著博大精深的中土之文字,極其巧妙的寫就了一封從頭到尾都沒說西原是稱臣,但讓人怎麼看都覺得西原就是來稱臣的詔書。加之明律是在朝覲的時候前來,高美王會誤會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且內閣也不怕西原會不高興,反正他們也不會知道大文給各國的詔書怎麼寫,就算知道了大概也不會怎麼樣。就跟竇鼎之起初和弘法聖卿浪費了兩年達成的共識一樣,互相稱對方完整的國名,還得加上神聖或者尊貴一類的修飾詞,但對內還是照舊叫西原和文國,反正也不會相互揭穿…………
大文皇宮中的御書房裡,四位內閣大臣正在跟皇帝彙報朝覲的準備事宜。看年輕的皇帝託著自己愁眉不展的腦袋,便知準備的不怎麼樣。
“怎麼會這樣?一下子多出來這麼多銀子!”楚牧質問著四位人精。
之前關於朝覲,戶部是專門做過預算的,初估大約要耗銀二十二萬兩,外加不少茶葉絲綢。可今日內閣來報,預算已經漲到了三十九萬兩,茶葉和絲綢所耗也得增加。
這讓楚牧十分不滿,從上輩子開始楚牧便是那種我不佔人便宜,但別人也別當我是傻子讓我花冤枉錢的人,這一下預算都快翻了一番了,他豈能同意!
“到底是哪些地方要花這麼多銀子,一下子多出十七萬兩!”楚牧質問道。
或許是看出了皇帝的不悅,四個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想出來頂這個雷。
竇鼎之不愧是首輔,一看大家都不站出來,便拱手道:“次輔戶部出身,先帝常誇他能為國理財,這些事想來他最為清楚!”
袁復一愣,蹙眉望著竇鼎之,心想你這不是坑我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