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之間的交往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往往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的人會認為國家上層都是精英,他們在做事之前都會考慮方方面面,做出最為合理的決定。但這只是美好的想法罷了。

但即使國家的上層彙集再多的精英,也沒法保證國家不會做出愚蠢的事情。再是精英也是人,是人就會有私心,就會有性格缺點,更會有誤判。

江湖上經常會聽到有些年輕武者,會跑去挑戰成名已久的強者,最後誤了慼慼性命。事後便會有人嘲諷年輕武者不知天高地厚,或是嘲笑其自以為是。

其實無非是年輕武者對實際情況產生了誤判,或是過於自信自己的武功,或是被那些挑戰強者成功的事蹟所鼓勵,或是對強者的實力估量不足。

國家之間交往亦是如此!南黎南水真能挑戰龐大的大文麼?誰也不知道答案!

但至少在二十年多年前,當武宗的使者抵達山南,要求南黎南水退兵時,他們認為大文只是口頭上嚇唬他們,並不會真的派兵南下。而且就算大文派大軍前來,他們也不見得會輸!

只是事後的戰爭結果證明了他們的判斷全都錯了。

而現在竇鼎之不希望南黎和南水對大文產生任何誤判,雖然他們可能已經開始誤判了。

大文允不允許各國來朝若是在強盛之時,可能並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但現在卻非常重要。

楚牧得知南黎南水居然沒有主動上表要求前來朝覲,心中亦是不安,問道:“有沒有可能是因為路途遙遠,兩國的上表還沒送到?”

竇鼎之一臉嚴肅的搖了搖頭,道:“山南五國雖路途遙遠,但另外三國的上表已到近十日,沒有道理南黎南水的奏疏不到!”

楚牧聽聞沒有再問,臉色凝重的沉思起來。昨天郭先生剛跟自己分析過,西原日後必是大患,想不到今天山南那邊有出么蛾子了。

看到皇帝愁眉不展,高光義也無奈的嘆了一口氣,道:“南黎南水蠻夷之邦,臣以為當遣使而往,指責他們不忠不孝的行為!”

張淵也附和道:“對,此風不可長,須嚴加斥責!”

首輔扭過頭問道:“如何斥責?人家不主動來朝覲,我們好意思去質問?大文國格何在?”

藩屬朝覲,名義上是出於對宗主國的崇敬的一種自發行為,現在人家在那故意裝傻,大文也確實不好派人去責難。

眼看幾個老頭又要爭上了,楚牧趕緊擺了擺手,問道:“首輔以為,南黎南水是要背離我大文麼?”

竇鼎之想了想拱手回道:“臣以為南黎和南水大概是故意拖延上表,看看我們的反應!陛下應該知道,山南五國中這兩個國家最為強大,早有聯手均分山南之意,當年武宗親征挫敗了他們的圖謀,兩國耿耿於懷,這幾年我大文經歷不少風波,南黎南水又開始蠢蠢欲動,如今陛下登基君臨天子,他們大概想要試探一下,若不主動上表我們不做反應,日後他們便會更加肆無忌憚!”

說著竇鼎之看了看張淵,又道:“臣身為首輔,比誰都清楚朝廷現在的一些難處,但為了撙節取消朝覲,恐因小失大!”

首輔這話是說給張淵聽的,他雖然希望暫停今年的朝覲以節省開支,但心裡是認同竇鼎之的話的。活了大半輩子的張淵,當然知道此事的微妙。

大文可能因為省錢停辦朝覲,可到了南水南黎那裡,他們看待這件事可能就會產生其他的想法,大文連朝覲都不辦了,是不是國庫沒錢了?是不是新皇帝出了什麼事啊?是不是朝中出了什麼難以告人的風波啊?

資訊的偏差便會導致誤判,一旦這兩國覺得大文內部出現了問題,他們有機可乘,或許他們就會做出一些鋌而走險的行為,真到了那個時候恐怕又得大軍南下一場惡戰!

萬國來朝花費大,打仗花費更大,而且沒人能保證一定會打贏!

看到張淵默不作聲,一臉大義冽然的臉上開始皺起眉頭,竇鼎之就知道這老頭想通了,便拱手說道:“總之,臣以為陛下登基永珍更新,今年就應該允許各國前來,一覽我大文強盛一睹我天子風采,揚我國威震懾宵小之國!”

楚牧沒有吱聲,而是看了看另外幾個閣老的態度,顯然張淵應該是被說服了,默不作聲,高光義嘆了口氣點頭表示贊同,最讓楚牧驚訝的是袁復不光點頭,還站出來了。

“陛下,臣完全贊同首輔大人的意見!萬國來朝,國之大事,豈可因撙節而廢!”袁覆上前拱手說道。

袁復的背後是太后,那可是首輔的死敵,怎麼這次首輔力推的事,他會站出來支援?

不光楚牧疑惑,就連竇鼎之都不禁微微蹙眉,不過馬上便恢復了神情。

在竇鼎之一番分析後,內閣算是達成了共識,新皇登基準許萬國來朝!不過……

“南黎和南水怎麼辦?他們不上表,總不能讓大文請他們來吧!”張淵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