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厚道之人的往事(第2/4頁)
章節報錯
“我一直想和閣老好好聊聊,今日難得有這機會,沒有外人在!”
楚牧再次強調沒有外人,高光義回以微笑,他自是知曉這是皇帝再跟自己套近乎。
“蒙陛下抬愛,其實四位內閣大臣,皆同心輔佐陛下,談不上什麼外人!”
楚牧擺了擺手,道:“你和另外三個不同!”
高光義自是不同,他是楚牧精挑細選後,選定的可以發展的“下線”。
前幾日楚牧便仔細的看過了四維門送來的朝廷重臣們的檔案,想要在內閣中選一個可以用的人,看來看去覺得高光義是最合適的。
內閣四人中,竇鼎之首輔廿載,門生故吏遍佈朝中勢力最大,顯然楚牧拿不住他,不被拿住都不錯了。
次輔袁復剛過半百,是內閣裡面最年富力強的一位,又是北派之首,但他是太后的人。
張淵乃是天下清流的領袖,一向為國為公,開大門走大路,楚牧要是發展他當下線,說不定會被他當場噴一頓,要知道在朝堂三寶之前,朝廷第一大噴子就是張淵。
唯有高光義,是此刻可能會被自己籠絡的。
“閣老曾經在我故鄉楚漢道為官十幾年,咱倆算得上是老鄉了!”
雖然楚牧這個老鄉的定義這麼勉強,但天子這麼說了,高光義自然不會反對,順著皇帝的話說到:“臣當年就說楚漢之地藏龍臥虎,原來是藏了陛下這條真龍啊!”
“朕早就聽聞閣老的美名,當年為官楚漢造福一方,聽說離任時數萬百姓百里相送!後來到了京城,大災之年武宗又要御駕親征,您更是和首輔張閣老一道,御前冒死阻攔!”楚牧感嘆的說道。
要說高光義這輩子的高光時刻,便是二十三年前,當時正逢大旱國庫空虛,而武宗卻要親征山南,竇鼎之張淵和高光義在出徵儀式上擋住武宗御駕,冒死勸諫阻攔,雖然最後沒攔住還被貶了官,但高光義一時名噪四方,為天下人所稱頌!
“哎,想不到陛下還知道這些往事!”高光義一臉驕傲的謙虛道。
楚牧笑了笑,心想我不光知道這件事的流傳版,更知道實情版。
在四維門的檔案裡,詳細記載了這件事,當時高光義是清流派的人,聽聞武宗要勞師遠征,滿朝年青一代官員在竇鼎之的號召下,決定聯合起來勸諫阻攔。高光義當時也是其中一員,一腔熱血誓言阻攔。
哪知道第二天到了出征儀式的現場,昨晚誓言共進退的四十多個年輕官員,就來了竇鼎之張淵和自己。高光義一腔熱血一下就涼了,當即就想撤,結果被竇鼎之和張淵生生架到了武宗御駕前,被動的成為了那件流傳了幾十年故事中的一員。
時間是玄妙的,能夠抹去很多痕跡。高光義這輩子被人屢屢提及這件英勇之事,久而久之他都忘了當年自己準備跑路,現在回想起來,甚至感慨當年的勇氣。
“閣老一心為公,朕甚欣慰!”楚牧握著高光義的手拍了拍,道:“閣老應該知曉,朕初入宮廷,很多事不瞭解,擔心被人矇蔽,所以朕想要找一位能真正倚靠的忠臣!”
高光義畢竟為官多年,不是被幾句奉承幾句就能拿下的。
“陛下,大文政治清明,誰敢矇蔽陛下!您切莫憂慮!”高光義回答道。
楚牧臉上笑容轉瞬即逝,冷冷的道:“朕拿閣老當忠臣,閣老卻拿場面話搪塞我麼?”
高光義趕緊拱手道:“臣豈敢搪塞陛下!”
“朕說句心裡話,雖然與諸公交往不多,但每次見面首輔總是提前準備好一切,恨不得讓朕不必考慮全盤同意,而張閣老呢?滿嘴都是大仁大義,舉著大旗咄咄逼人,至於次輔,你也知道,他心裡向著的是坤德宮!”楚牧說著嘆了口氣,又道:“唯有你,每次就事論事,也沒有咄咄之勢逼朕表態。而且剛才說起王世堅,只有閣老站出來說他用心是好的,朕便知道閣老您是厚道的人!”
“臣一直以為陛下年輕很多事都不清楚,現在看來,一切事情都在陛下眼中!”高光義過去確實覺得楚牧算是單純的人,此刻才發現他是什麼都看見了都聽到了,只是隱而不發。
“就說剛才那道詔書,我想這事肯定不是您起的頭!”楚牧說著眼神銳利的起來。
高光義一驚,原來楚牧還是在意那道詔書的啊!
“確不是臣起的頭!是……”
“罷了!不必說是誰,朕只要知道不是閣老您就好!”楚牧笑了笑又道:“說句心裡話,諸公擔心朕是有道理的!畢竟大家還不瞭解朕,那道詔書也是大家處於對大文的忠心才準備的!朕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陛下明鑑!內閣確是出於公心啊!臣一開始也覺得這樣不好!”高光義戰戰兢兢的說道。
“嗯,朕相信,還是那句話,您是厚道的人!”楚牧笑了起來,又說道:“朕啊,就是想找一個能相信的人,以後有什麼事,朕能放心的和他商量,他呢,有什麼事能給朕出出主意!有些事啊,朕沒有經驗怕有疏漏,他能看出其中微妙給朕提個醒!閣老,您能是那個他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