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內陷入了短暫的寂靜與尷尬。

楚牧捧著寶璽久久端詳,並不是因為白玉質盤龍紐的玉璽有多好看,而是在糾結要不要蓋在內閣擬好的詔書上。

看著楚牧凝重的表情,四位內閣大臣也是神情肅穆。

因為他們也不敢確定楚牧現在是什麼態度,會不會同意這個詔書。

在場的五個人雖然各有心思,但他們都想到了一個問題——萬一楚牧不蓋玉璽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當然首先出現在楚牧腦中,雖然明面上是四位閣老為天下計, 擬出了這個穩妥的建議,請求自己同意。

可楚牧又不傻,當然知道這四個老頭隱隱有逼宮的意思。所以他在想如果自己不同意內閣會怎麼反應呢?

四位內閣大臣雖然宦海沉浮幾十年久經滄桑,但此刻同樣也是緊張不已。

皇帝會不會同意,他們心裡也打鼓,萬一楚牧拍案而起,把詔書扔到地上,他們該怎麼辦?

在這個你猜我,我猜你的微妙氛圍中, 有個人最為緊張。

便是剛才義正言辭的張淵,因為這個這個詔書上的建議,是他首先提出來的。

昨晚張淵主動前往竇鼎之府中,一是為了說英王之事,二便是找首輔商議楚牧登基後朝政的運作。

不想還沒開始談,就出了楚牧散步不知蹤影事件,害的太后內閣和四維門折騰了半宿,還差點在大文門外引發衝突,更別說導致了京郊兩個衛戍大營戒備了一整晚。

即使後來楚牧完好歸來,也沒有讓張淵鬆一口氣。

回想著這個遠房皇親一步登天后,先是英王遇刺案後拿登基起誓,而後內閣推薦官員時又假裝發了眼疾,昨晚上更是玩起了失蹤。

一樁樁兒戲的行為,讓張淵對楚牧能否平穩執掌朝政產生了極大的懷疑。

於是他先找高光義,兩人又一起造訪竇鼎之家中。不想竇鼎之也是夜不能寐還在思考楚牧之事(不過顯然首輔想的和張淵想的不是一碼事)。

三人徹夜長談,達成共識不能讓楚牧完全掌權, 而要加以限制。

於是就由張淵著手起草了這份詔書,準備呈交楚牧批准。

這詔書看起來洋洋灑灑一大篇, 其實質就一條,那就是以後楚牧下達任何決定,都必須要有內閣的附議,方可施行。

也就是說日後國家大小事務,楚牧有決定權,而內閣有否決權。

實際上,內閣過去便可以駁回皇帝的一些決定,不予執行。但皇帝如果非要幹,是可以繞過內閣直接下令的。

如果這份詔書楚牧點頭了,便意味著皇帝做出任何決定都無法再繞開內閣。

張淵捫心自問,他提出這個建議,是為大文的穩定著想的,可以說問心無愧!所以他起草完詔書後,心中沒有一絲恐懼,臉上亦是一臉大義凜然之氣。

可首輔看過草擬的詔書後,在上面加了一個字,而就是這個字讓張淵心中緊張不已。

看著楚牧遲遲沒有蓋上玉璽的意思, 袁復就有些緊張了。

他本來就是最後一個被通知的, 準確的說是被威脅的。

另外三個閣老都同意了,袁復想反對也力有不逮, 勉強點頭一起參與此事。只是趁機派人報告了太后,不想太后並沒有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