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互相猜疑(第1/2頁)
章節報錯
文淵閣內,剛剛回來的四位內閣大臣各自坐在案前翻閱奏摺,從楚牧離開後,他們就沒說過一句話。
袁復起身假意伸了個懶腰道:“哎呀,茶喝多了得去小解了!”說著便快步離開。
“什麼小解,明明就是去坤德宮通風報信!”張淵側目說道。
“哎!”高光義長嘆了一口氣,顯得十分失落,站起身來道:“陛下沒有準許,這可如何是好?”
今天早上離開修身殿,張淵還在因為西原的事跟竇鼎之說道,可竇鼎之壓根沒接茬,直接拿出一份名單給張淵和高光義看。
告訴他們,眼下西原還不是最要緊了,而是那些被馬彪牽連的官員。
張淵和高光義沒有多問一句,便知道竇鼎之的意思了,這些個位置如果不抓緊的話,有可能被太后趁機安插人佔據。
張淵雖然怒氣未消但還是知道當以大局為重,早上與竇鼎之的恩怨只能暫時記在心中的小本之上,日後再找機會和他理論,即使心中那小本已經都快寫不下了。
高光義快步走到竇鼎之跟前,說道:“哎,今日好不容易太后沒來,能和陛下單獨議事,結果卻……陛下到底是真有眼疾還是不同意咱們保舉的那些人?”
“怎麼會有眼疾,之前陛下才說自己無礙,轉臉就揉上眼睛了,這眼疾還能來的這麼巧?”張淵走來說道。
“哎,那是為何?我等推薦的皆是棟樑之材,陛下不允到底何意?”高光義問道。
竇鼎之終於抬起頭看了看兩個冤家,緩緩說道:“兩位也無須擔憂,陛下來京城才幾天,朝堂之事知曉幾何?沒有當下應允,無非是想多瞭解瞭解再說。”
“哎,可只怕今日沒有一錘定音,日後又橫添變數啊!”高光義嘆息道。
竇鼎之臉上也多了一絲愁容,本以為太后不在,楚牧會爽快答應,卻不想這小子居然沒有點頭。難道這小子是要過河拆橋麼?是誰讓他從千里之外的鄉野踏入繁華京城?是誰讓他從籍籍無名的皇親變成九五之尊的?
這幾天的接觸下來,竇鼎之感覺楚牧並不是個沒見識的傻小子,相反還很聰慧,甚至都猜測出了馬彪背後的勢力是西原。可他為何直到今日都沒有單獨召見過自己,為何不痛快的同意自己推舉的人?想到這裡竇鼎之心中隱隱感到了一股不安……
……
坤德宮內,楚牧幾乎完整的向西門言君複述了一遍御書房議事的全過程,只是在自己對待首輔等人的態度上重強調了自己的冷漠、不屑以及反感。
他知道就算自己不說,西門言君遲早也會知道剛才御書房發生的事,所以不如自己主動來說明。
可宮中到處都是西門的人,她早就知曉了一切,但還是從頭到尾不發一語的聽楚牧說了一遍,直到最後才明知故問了一句:“所以呢?陛下允了麼?”
楚牧趕緊搖了搖頭道:“沒有和太后商議,我豈會隨便點頭!”
西門言君淡淡的點了點頭,說道:“這是三位閣老看皇帝年輕,想一開始就主導小朝議事,皇帝做的很好。若今日點了頭,他們便會認為你容易擺佈,日後打著為君分擔的旗號事事都自作主張,長此以往皇帝可就被架空了!”
楚牧知道西門的分析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一點嚇唬他的意思,於是很配合的做出驚恐狀,說道:“經太后這麼一說,頓覺後怕,我差點就上當了!”
“哎,皇帝入宮才幾天,自是不瞭解朝堂的險惡。”西門言君冷冷的嘆了口氣。
“日後還得仰賴太后,遇事我不會先來請示太后的意見。”楚牧說著起身鞠了一躬。
又閒聊了幾句,楚牧便告辭離開,西門言君看著他的背影,先是微微蹙眉但又泛起一抹微笑,這種怪異的表情很少出現在她的臉上。
“看來陛下還是很倚重太后的!”秦坤在一旁輕聲說道。
“他跟你說的有些不一樣。”太后冷不丁提起了御書房議事秦坤和楚牧所說的差別,又說到:“他有意的強調了他對首輔的冷漠!”
“想來這是陛下向您表明他的態度!”秦坤說道。
太后頓了一會兒道:“我原以為他是個不經世事的鄉野少年郎,現在看他還是有城府的。再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