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星的發現,讓全人類確切地感受到了星際文明的到來。

以往在電視上,在新聞上,都可以看到星耀科技在月球上,在火星上建設基地,在太空中建造宇宙港,然而,這些距普通民眾,尤其是非龍國的民眾,總覺得,這些星際科技技術,距他們非常的遙遠。

隨著碧海星,原始外星生命的發現,全人類徹底感受到了星際時代的到來。

於是乎,全球無數民走上街頭,提議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該建立一個統御的人類政權,抵制大範圍探索外星文明,……,等等,各類示威遊行活動,數不勝數。

建立人類聯邦,李逸樂見其成,不過,他不會主動介入政壇,一切要看龍國首長們決策,順其自然。

至於,抵制大範圍外星文明探索的決策,李逸是贊成的,不過,也不用過度限制,隧道天文網望遠鏡的隧道激射器只能開啟1000光年內的瞬時蟲洞,意味著,隧道天文望遠鏡的有效觀測距離僅在1000光年內。

銀河系的直徑就有十萬光年,因此,利用‘萬里眼’號搜尋外星智慧文明的可能性很小,除非,陳濤教授他們能再接再厲,對時空蟲洞有著更深入的研究,開發出新一代的隧道天文望遠鏡,這樣才有可能探索整個銀河系,乃至銀河灣外星系。

星耀實驗中心。

李逸,孫炳文,陳濤,周書志,等一種領導層,攜眾科研人員,仍在對‘萬里眼’進行實驗。

獲取‘碧海星’更多的資料資料,或是,搜尋更多可能存在生命行星的恆星系,太陽系1000光年內的範圍,就有數億顆行星等著他們探索,足夠萬里號忙活一段時間了。

“李總,‘萬里眼’可可觀察的範圍太小了,我想對其進一步升級。”陳濤教授看著李逸,申請地說。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擁有黑科技圖書館的李逸,獲知整個宇宙比人類想的更加熱鬧,星圖世界中存在無數智慧文明,只不過,以人類有限的科技,以及宇宙的無限廣闊,無法獲知它們的存在罷了!

在星圖世界中,李逸獲悉了十萬光年直接的銀河系,存這三四個智慧文明,至於未加入星圖的智慧文明有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

隧道天文望遠鏡若是在1千光年內肯定找不到那些外星文明,現在,陳濤教授提出升級隧道天文望遠鏡,恰恰是李逸不願看到的,不過,又不好打消他的積極性。

“嗯?你打算怎麼升級呢?”李逸看著成套教授,笑著問。

“藉助那些‘自然蟲洞’,再結合人工蟲洞技術,這樣一來,隧道天文望遠鏡才能突破1000光年的極限。”陳濤教授看著李逸,提議道。

聞言,李逸不由鬆了一口氣,結合自然蟲洞啊!要實現這項技術,難度不是一般大呢!

“陳教授,這個技術方向難度太大了吧!還不如研製更高強度隧道器!”周書志不看好的建議道。

在周書志的認知中,開啟一個隨時蟲洞難度已經夠大了,還要將其更自然蟲洞連續起來,光尋找自然蟲洞,開啟自然蟲洞的技術,就是一個過不去的關卡,再將兩個蟲洞連線起來,其中難度不是1+1那麼簡單。

“這個方案我也考慮過,不過,研製更強的隧道器治標不治本,超過1萬光年的隧道器就太難了,更別說十萬光年,甚至百萬光年,不和自然蟲洞結合起來,隧道器永遠無法滿足需求。”陳濤教授解釋道。

聞言,周書志不由點了點頭,認可了陳濤教授的想法。

宇宙太大了,人類已觀測的宇宙距離約為930億光年!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空間,因為即使是光也需要930億年才能到達“彼岸”!但事實上“它”仍然在不斷成長,以每隔百萬秒差距速度增加約70km/s快速膨脹,而約在140億光年外,這個速度就超過光速了......,簡單的說,光是無跨越宇宙的,因為宇宙的膨脹比光還快!

所以,陳濤教授決定利用‘自然蟲洞’,將兩個‘蟲洞‘結合起來,這樣一來才有可能獲得不受限制的觀測距離,宇宙之中,存在著大量‘自然蟲洞’,就像人體的血管,密佈在’宇宙‘各個角落。

將自然蟲洞和人工蟲洞結合起來,便解決了隧道天文望遠鏡的觀測距離受限的問題。

“爸!你覺得這個技術方向可以嗎?”李逸看著周書志,關心地問。

聞言,周書志認真思考起來,片刻後,解答:“這個技術方向沒問題,不過,兩個蟲洞若能實現連線的話,現有的照射傳訊技術肯定用不了,另外,尋找自然蟲洞,及精準定位蟲洞又是個問題,……。”

周書志滔滔不絕地向李逸講解技術難度。

李逸連連點頭,面露笑容,這麼多技術難題,開發難度肯定不小,若沒有直接介入,提供技術支援的話,陳濤教授的研究進度肯定沒那麼效率。

“周教授,說的這些問題我都有考慮過,如果能實現自然蟲洞和人工蟲洞的連結,我傾向於研究一款奈米離子探測器,想把發增加維持人工蟲洞的開啟時間,實現強粒子投射,……。”針對周書志提的問題,陳濤教授一一進行破解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