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遠鏡發展至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時至今日,先進天文望遠鏡的發展技術已經陷入了停頓,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是星耀科技七年前在月球基地上建設的多天線射電望遠鏡,曝光1小時內可以觀測到暗達20等的天體,在焦面上可放置四千根光纖,將遙遠天體的光分別傳輸到多臺光譜儀中,同時獲得它們的光譜,是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然而,這個天文望遠鏡,仍舊沒有擺脫對舊技術的依賴。

如今,李逸提出的這種新技術,直接跨越了時代,如果能夠實現的話,利用這種天文望遠鏡可以拉進星系直接的距離,進行實時的觀測,屆時,甭管距太陽系多遠的星系,都可以清楚的實時觀測到,而不是,透過分析光譜,分析幾千年,甚至上億年以前的星光,來分析星系。

可是,這麼神奇的技術有可能實現嗎?

“孫主任,若沒其他事的話,今天就這樣吧!”李逸看著孫炳文,提議散會道。

“李總,等一下,您在跟我說一說這種隧洞技術吧!這種技術有理論支援嗎?”孫炳文急忙叫住李逸,急不可耐地問。

“當然有,不過這項科技很難實現!”李逸笑著點頭,接著介紹道:“蟲洞,產生的前提就是時空扭曲,時空是時間和空間的結合體,這兩個概念隨著宇宙大爆炸的發生就出現了。”

停頓了一下,李逸接著介紹:“我們可以將整個宇宙時空看成是一個平靜的湖面,當一塊石頭落進這個平靜湖面的時候,就會泛起一陣陣漣漪。”

“這些漣漪在宇宙中可以稱之為時空漣漪,只要是有質量的物體都會對宇宙時空產生一定的壓力,從而出現時空漣漪,在產生時空漣漪的過程中,時空蟲洞也會隨之出現。”

“蟲洞根據質量的不同,自然也有大有小,大的蟲洞可以穿越到更遙遠的宇宙星空,小的蟲洞穿梭距離就比較有限。如果銀河系中心真的存在蟲洞,它有可能是一個大蟲洞,可以讓我們直接離開銀河系,前往其他的大星系。”

“這些時空蟲洞,我們可以稱為時空縫隙,它連線著不同的空間位置,如果能捕捉這個時空縫隙,我們就能將其利用起來,不過,以我們的科技水平,要利用這種技術,必須先幾個解決關鍵問題。”李逸沉聲道。

“什麼問題?”孫炳文雙眼放光,激動地問。

“首先是發現蟲洞的存在,在無法做運用自己的力量開啟蟲洞之前,我們只能透過探索模式,搜尋那些可以尚未閉合,又可以利用的蟲洞,培養大量鑽研蟲洞技術的物理科學家,等技術成熟了,再解決人工蟲洞開啟的難題。”李逸笑著問題。

“接下來,是維持蟲洞另一端的定位問題,自然形成的時空蟲洞就像一條不知道通往那個海域的河口,我們需要研發鎖定蟲洞遠端定位技術,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們就無法利用蟲洞。”

“第三個問題,時空蟲洞的維持問題,自然存在的蟲洞開啟和關閉的時間無法預料,因此我們需要研發出讓蟲洞維持開啟,或關閉蟲洞的技術,……。”

“最後一個問題,穿越蟲洞過程中的防護技術,當然,這是一個未來才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目前只能利用蟲洞的開啟和關閉這一瞬間,實現訊號傳送和投放,利用其進行遠端探測。”李逸總結了一下,最後補充道:“不過,自然形成的蟲洞不方便利用,因此,我更傾向於開發人工蟲洞開啟技術。”

“人工蟲洞開啟技術?”孫炳文有些茫然,亦有些興奮,雖然聽得一團迷糊,不過,李逸的分析十分清晰,感覺不用多久就能實現的技術似的。

“是的!蟲洞理論上是存在的,但是,自然形成的蟲洞,周圍必然要有比較大的時空漣漪,也就是特別明顯的時空扭曲,而具備這種強大時空扭曲的空間,應該只存在於大質量天體,或是黑洞的周圍,要利用這種自然蟲洞,是一項非常危險的事。”李逸解釋道。

“反觀,人工蟲洞就不一樣,無論開啟還是關閉,定位地點,都能自由控制,安全性大大提升。”李逸笑著解釋道。

孫炳文愣然,脫口而出地問:”這種人工蟲洞開啟技術需要很大能量吧!我們能解決?“

“我們只需要一個很小,存在時間很短暫的蟲洞,利用它來觀測外星系,如果研究出來的話,應該耗費不了太多能量吧!反物質熔爐研製成功的話,給人工蟲洞供能完全不是問題。”李逸笑著回答。

“原來是這樣,真是一環扣一環!”孫炳文恍然大悟,點頭讚道。

“科技本來就是這樣,一項新技術的誕生,也許能順勢開發出一樣,甚至多樣新技術,所以,反物質熔爐的成敗,關乎著隧洞天文望遠鏡的成敗,千萬不能放鬆。”李逸飽含深意地看了孫炳文一眼,提醒道。

“明白!”孫炳文恭敬地點頭。

李逸和孫炳文談論了一會兒,周書志教授也漸漸從深奧的公式海洋中醒了過來。

“小逸,蟲道漩渦,蟲洞形成機制,這些公式,還有這些資料,你是從哪裡弄到的?”周書志教授一臉驚喜地醒來,迫不及待追問李逸。

“怎麼樣,這些公式還有資料模型對研究蟲洞技術有幫助嗎?”李逸微微一笑,避而不答地問。

“有啊!競爭太有了!發現這些公式的人絕對能領諾貝爾獎,不,咱們的星耀獎!”周書志激動地說。

“有用就好,這些資料和公式,相關的研究成果,都是大黑的推演所得,爸!這個名聲,要不您幫忙頂替一下吧!要不然,這些科研成果,都不好將它們傳揚開來。”李逸看著周書志,提議道。

“大黑,這,這怎麼可以!”周書志有些心動,不過,卻不敢答應。

“爸,我們需要培養更多研究蟲洞領域的科學家,不然,你怎麼帶團隊。”李逸笑著提醒。

“是啊!周教授!為了這些科研成果,您勉為其難代勞一下。”孫炳文跟著勸慰道。

“不行,不行,還是按實驗中心的名義吧!”周書志堅決地搖頭,不願做這種違背良心的事。

“孫主任,要不,你看著安排吧!儘快將這些成果公佈出去,讓更多的物理科學家參與進來。”李逸看向孫炳文,順手甩鍋道。

“好的,我會抓緊安排!”孫炳文看了周書志一眼,點頭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