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歷史新高(第1/2頁)
章節報錯
星耀國際傳媒,星耀紀事的節目仍在繼續。
主持人許秋萱笑著請教廖文軍教授問:“廖教授,這次反物質實驗成功,距反物質實質應用還有長的路要走呢!”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不過,周書志教授設計的反物質熔爐非常了不起,可以一次性解決反物質製成, 儲存和利用幾大難題,第一大難題解決了,後續兩個功能,應該用不了多久時間,預計12年內就能夠實現從實驗室到現實的利用!”廖文軍教授笑著介紹道。
“這麼快?您能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反物質熔爐嗎?”主持人許秋萱眼睛一亮,關心地問。
“當然沒問題,說道反物質熔爐, 就要先從反物質的結構說起來,反物質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就有存在, 只不過,它的存在時間極短,極微小,所有我們無法感覺得到,比如:我們經常吃的香蕉也會釋放反物質。”
“每根香蕉大約每75分鐘就會釋放出一個正電子,這是因為香蕉中有少量的鉀40,這種物質在衰變過程中會釋放出少量的正電子,並且人類的體內也有鉀40,所以人類也會產生出一定的正電子,可惜的是這些正電子太少了,出現後就會馬上泯滅,釋放的能量也幾乎可以忽略。”
”正物質和反物質後一起消失轉化為能量的物理現象被稱為“湮沒”, 正反物質產生的能量被稱為“湮沒反應”,每百萬分之一克的正反質子發生湮滅, 釋放的能量差不多等於37.8公斤的TNT爆炸,。”
“反物質和正物質碰撞後釋放能量的效率很高,反物質的數量達到一克,反物質泯滅產生的能量不亞於一次小型的爆炸, 一個藥片大的反物質湮沒釋放的能量就能讓宇宙飛船航行數百光年,可惜,要將這麼多反物質集合在一起,是一件難度非常大的問題。”
“首先,是反物質的製造費用太高了,從關於反物質的研究開始,費米實驗室的萬億電子伏特加速器製造出來的反物質只有十億分之一克,製造反物質的手段主要是依靠粒子加速器,製造反物質需要的能量遠超於這些反物質泯滅後釋放的能量,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接下來,是反物質製造成功後的儲存問題,這些被製造出來的反物質很難儲存,一旦和正常物質接觸就會泯滅消失,儲存這些反物質需要的成本也不小,同時,反物質的利用過程中,也需要一個極限環境下執行, 這些原因令反物質成為了如今世界上最昂貴的物質。”
“不過,周書志教授研製的這個反物質熔爐, 將反物質製造,反物質儲存,反物質反應集合在一個熔爐中,利用超強磁場將儲存反物質,勉其與正物質發生反應,……,大幅降低了反物質的利用難度。”
……
廖文軍教授滔滔不絕的向主持人許秋萱,介紹科普反物質的知識,介紹反物質熔爐專案的細節。
停頓了一下,廖文軍教授接著道:“反物質熔爐一旦研製成功,絕對可以推動星際飛船的飛行速度邁向一個新高度,不過,宇宙飛船的飛行動力固然重要,承載這一速度的飛船材料則變得飛船關鍵。”
“在這種速度下,星際飛船的負重將是一個極其可怕的數字,要知道,宇宙真空之中,還殘存著許多不可見的物質,星際飛船的速度達到光速的10%,現有的飛船力場防禦體系,將無法承受,飛船的速度越快,對星際飛船的材料,防禦系統的要求呈指數級的要求。”廖文軍教授深吸了一口氣,語氣沉重地介紹。
“廖教授,你的意思是,即便反物質熔爐研製成功了,星際飛船的反物質動力引擎沒問題了,我們也研製不出更高速度的星際飛船?”主持人許秋萱點了點頭,看著廖文軍教授關心地問。
“哈哈,這我就不知道了,陳劍波教授在星耀科技科研單位工作,想必對這個問題更加了解,星耀科技在星際飛船領域,是否研究出了更先進的科技?”廖文軍教授哈哈一笑,將話題轉到陳劍波教授身上,看著他問。
主持人許秋萱當即領會廖文軍教授的意思,看著陳劍波教授笑著問:“陳教授,您是否方便透露一些這方面的內幕訊息呢!”
“這可難到我了,我是研製鐳射領域的,對於這方面的訊息不是很清楚,不過,現今星際飛船所使用的粒子場防禦技術,確實只能用於低速飛船的應用,如果反物質能量能利用在飛船上,依靠這種強大的能量系統,再開發出更高強度的能量防禦系統,應該不是問題。”陳劍波教授苦笑一下,思考了片刻,回答道。
“那製造高速飛船的材料呢!公司在這方面是否有投入研究。”主持人許秋萱點了點頭,接著問。
“這個肯定有的,星耀材料不是剛上市嘛!肯定介入了這類材料的開發工作,具體進度我就不知道了!”陳劍波教授接著透露道。
“不過,據我所知,星耀實驗中心的星際飛船設計部,好像已經開始進行下一代飛船的設計,相信用不了多久,這方面就會有成果公佈。”陳劍波教授神秘的一笑,透露道。
“陳教授這話說的了等於沒說,觀眾沒只想知道一些有用的訊息,方便的話,你就透露一點嘛!”廖文軍教授不滿意了,為了節目效果,笑著調侃道。
“是啊!就現有的訊息,陳教授您知道那些,方便的話,就透露一下嘛!”主持人許秋萱展顏一笑,跟著幫腔道。
“好吧!就講一些我知道的訊息,即星耀號,黎明號之後,星耀城建設的新艘希望號再過幾個月就能下線,據說應用了不少先進的技術,比如:星際引力波通訊器,生物腦主機,超磁能量罩,……。”陳劍波教授無奈地應下,笑著介紹道。
“希望號再過幾個月就要建成了嗎?真是個好訊息啊!它將承載什麼樣的任務呢?”主持人許秋萱眼睛一亮,看著陳劍波教授,關心地問。
“這個我就不大清楚了,建議你們做一期希望號的專題節目,讓大家都瞭解一下。”陳劍波教授微微一笑,搖頭道。
主持人許秋萱欣然點頭,轉頭正對攝像機,笑著介紹:“觀眾們,希望號即將下線了,大家想不想看看它的製造進度,以及它將承載的任務,下一期的‘星耀紀事’,我們將進入星耀城的飛船船塢,圍繞著希望號做三期專題報道。”
介紹完下一期的節目預告,主持人許秋萱笑著向觀眾們告別道:“由於時間限制,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了,感謝兩位教授做客‘星耀紀事’,我們下期再見!”
……
在無數觀眾的關注下,星耀紀元這檔節目結束了。
節目組的後臺,工作人員們爆發出了一陣歡呼聲。
“節目效果太棒了,這一期的收視資料創造了‘星耀紀事’開播之最啊!”
“75%,跟火星系列專題報道收視率持平啦!”
“是啊!下一期希望號,絕對有可能超過火星系列專題報道。”
……
節目組後臺工作室,共工作人員你一言,我一語,激動地歡呼,充滿了笑聲。
火星系列專題報道已經火了幾月時間,地下世界的探索範圍不斷增加,發現了不少火星植物,地下文明遺蹟,以及數百種火星地下生物,並未發現火星智慧文明的主體生物,火星地下的探索仍在繼續。
然而,近半年的時間過去了,沒有巨大的發現,火星系列專題報道的節目效果,正在持續下降,不過,仍然保持第一高的收視熱度。
現在,‘星耀紀事’的這一期節目,大有反超火星系列專題報道的趨勢,節目工作組的員工們,紛紛歡呼雀躍,喜極而泣,